神鷹帝國現在擁有了華夏的蒙古高原、山西、河北、東北、臺灣島和海南島,還擁有朝鮮半島、日本島、越南、菲律賓、冰火島、迷失大陸和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國土面積高達幾千萬平方公里。
然而這些地方的糧食總產出卻比不上一個國土面積還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印度。
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這些東南亞國家都是產糧大國。
尤其是印度,一年三季的農作物收成不僅養活了國內的十三億人口,還有大量的餘糧用來出口。
每當寧遠從電視上看到印度人用食物去餵養老鼠、猴子等動物時,他就十分的氣憤,這是食物多到沒地方用了的表現啊。
在神鷹帝國遭遇到食物危機後,寧遠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印度這個世界前五的糧食生產基地。
只要神鷹帝國能夠拿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那麼只要給白石海三五年的時間,神鷹帝國便再也不會為糧食的問題而發愁了。
所以接下來神鷹帝國的戰略重心將會逐漸向東南亞地區傾斜。
寧遠打算讓姬無雙那裡暫時停止對外擴張,專心經營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
對於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地區,神鷹帝國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在那裡建立起一條發達的運輸線路。
在一些戰略要地和交通樞紐建立城池,在有了傳送陣之後,只要不是被戰爭陰雲覆蓋到地方,神鷹帝國的運輸軍團都能迅速的將各種物資運送過去。
西伯利亞地區雖然天氣寒冷不適合耕種,但那裡卻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針葉林區,從北向南分佈著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
那裡分佈著北極鹿、紫貂、狐狸、海狸、狼、熊、猞猁、狍子、兔子、旱獺等野生動物,這些動物渾身都是寶,特別是皮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是西伯利亞地區的三大寶貝,所以寧遠絕不可能因為那裡過於寒冷就不進行開發了。
寧遠打算將一些耐寒的獸人族遷移到西伯利亞地區,並採取以城堡為中心的開發策略。
帶傳送陣的城堡修建到哪裡,他就開發到哪裡,直至這個城堡網路覆蓋到整個西伯利亞地區。
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不過寧遠完全等得起。
等到西伯利亞地區產出的木材、礦產、皮毛和魔晶源源不斷的反哺神鷹帝國時,神鷹帝國的戰爭潛力將會變得更加的可怕。
除此之外,苦寒環境也最能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從那裡選拔出計程車兵要比其他地方更為的出色。
縱觀華夏曆史,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完全是因為他們都成長在酷寒之地,嚴酷的自然環境鍛煉出了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讓他們擁有了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八旗軍了。
漁獵民族組成的八旗軍隊在初時擁有著極其恐怖的戰鬥力,讓所有敵人都聞風喪膽,號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然而自從入了關之後,安逸的生活便迅速的腐化了他們,讓他們變成了一群虛有其表的老爺兵,成為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人類之所以要學習歷史,除了想要了解先輩們的事蹟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清王朝的墮落就是從八旗兵的墮落中開始的,最終讓華夏大地飽受列強摧殘。
雖然這裡只是遊戲世界,但寧遠依然不想讓歷史在遊戲之中重演,這是他的執念,也是所有華夏人的執念。
於是他在決定了要開發西伯利亞地區之後,就堅定了以神鷹城為國都的念頭,並決定絕不讓自己手下的那些強力種族重蹈八旗軍隊的覆轍。
很快,寧遠的一個命令便傳遍了整個神鷹帝國。
野蠻人軍團、神鷹衛、矮人軍團、精靈軍團,半人馬軍團、所有精銳獸人軍團的家人都必須要在長城以外定居。
所有神鷹帝國的軍隊在空閒時,每年都要到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一次為期一個月的野外拉練。
所有新兵都要去西伯利亞地區進行為期半年的軍事訓練。
寧遠的這個命令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卻能讓神鷹帝國的軍隊永遠都不會被安逸所腐化。
而且寧遠也不是要讓士兵和他們的家人在苦寒之地受苦,他會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後勤保障,讓他們衣食無憂。
他要的只是他們能夠保持住那份與大自然搏鬥的勇氣,始終能擁有最強健的體魄。
而且寧遠自己也會以身作則,他和他的家人會一直生活在神鷹城,和士兵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一起接受大自然的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