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遷移人口,那麼就只能築城了。不過築城同樣是一個大工程。
現在的神鷹領是以環形向外擴張的,也就是說以維多利湖為半徑,這個環形的半徑只會越來越大。
那麼大的一片區域得築多少城才能將所有領土都納入到防禦範圍內啊?
而且修建那麼多的城池不僅會動用大量的勞動力,還要消耗掉天文數字的各種資源,這很容易就會將神鷹領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底給消耗一空。
再說了,那麼大的一片區域,得需要多少軍隊才能防守得過來啊?
一旦寧遠將所有軍隊都分散出去,長城內環就要徹底空了,這根本就是顧此失彼啊。
寧遠現在的戰略雖然是以防守為主,但一味地防守並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與防守比起來,他更加的崇尚進攻,因為只有進攻才能將主動權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這種被動的防守模式是要不得的,因為一旦某一點被敵人正面突破,整個內環就會直接陷入到危險之中。
在寧遠眼中,維多利湖所在的內環區域才是他的根,所以他哪怕是寧可不要外面的那些土地,也不會讓內環區域陷入危險之中的。
兩種開拓模式都不怎麼可取,所以寧遠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之中。
常言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既然自己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那麼不如就索性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寧遠雖然來自於現代,但他的格局和眼界也不一定就比遊戲中的那些原住民高,所以他最後選擇了集思廣益。
還真別說,寧遠將這個任務佈置下去後,只用了三天時間,他就收到了手下大臣們提供的各種建議,然後結合著這些建議,寧遠很快便總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向外拓展這個大前提肯定是不變的了,不過對於征服的方式,寧遠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
對於原住民部落,寧遠以前選擇的征服模式是直接將他們吞併,然後迅速同化,最後直接收歸己用。
不過這一次,他準備徹底摒棄掉這個模式,採用一種全新的征服模式。
寧遠先是派遣軍隊在那些原住民部落的附近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面對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神鷹領軍隊,很多原住民部落都被嚇得瑟瑟發抖,他們躲進了部落裡面,幾天都不敢出門,生怕神鷹領的大軍會突然打過來。
舉行完軍事演習後,寧遠派出了一隊隊的宣傳使者,在軍隊的保護之下,這些使者深入到各個原住民部落之中,向他們宣傳加入神鷹領的好處和與神鷹領為敵的後果。
在消滅了幾個冥頑不靈的部落殺雞儆猴之後,其他的原住民部落最後都不得不選擇了屈服。
雖然這種屈服只是暫時性的,一旦有機會他們可能就會立刻造反,但寧遠的第一步計劃總算是初步達成了,接下來就該進行第二步計劃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