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局,符合原作。
孟浪的改編,並不是六老師所說的亂編。他會盡可能保留原作的精華,然後植入自己的思考。
結局亦是如此。
北斗槍殺亞波人,面對公審時,他收到了哥哥們的預警。超獸王正在作亂,他必須挺身而出。
所以,他只能公開身份。
不公開身份,庭審就不會結束。虎視眈眈的法官與民眾,絕不會放任他這個殺人犯離去。
而超獸王沒有他的阻止,肯定會傷害更多的無辜百姓。
他沒有退路了……
原版的艾斯結局,橋段基本一致。
同樣是北斗槍殺亞波人,然後被孩子們質疑厭惡。為了保護他們的熱忱之心不受傷害,北斗選擇當眾變身自證清白。
這個處理還是有問題!
呵護孩子們的熱忱之心,那為什麼不將艾斯的光芒留下,給予更多孩子希望呢?
質疑他的孩子,能有幾人?全世界喜歡艾斯、崇拜奧特曼,懷有熱忱之心的孩子,又該有多少人?
大不了回頭澄清誤會嘛!
北斗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監督表示,艾斯該完結了。然後編劇拍拍腦門,苦著臉寫下的倉促離別罷了。
原版是“周播劇”!
邊拍邊播固然有隨時調整路線的好處,但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結局的處理,往往十分倉促草率。
奧特曼也不例外。
進入平成時期還好說,特別是昭和時期,結局固然引人深思,但多看幾遍就會發現,故事真的太生硬了。
所以,孟浪做了修改。
保留原版結局的立意,增加一些細節使劇情銜接更為自然平滑。包括在前面的劇集中,多次暗示“北斗不能公開身份”的設定。
還有南夕子離開時,北斗喃喃自語道:“無休止的戰鬥,總會令人感到厭惡。”
這些都是暗示!
當結局播送完畢,孟浪登上官博,發表了一篇名為《你真的看懂了艾斯嗎?》的揭秘文章。
觀眾一片譁然。
原來這部作品裡,竟然隱藏著如此多的彩蛋暗示。而他們所發現的彩蛋,只佔總量的四分之一。
不行,得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