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攝變身器歷史悠久。
也經歷了從“道具”到“玩具”的衍化過程。
早期的特攝劇,不管是奧特曼、假面騎士亦或是別的作品,“變身器”更像是劇組配合拍攝所使用的道具,而不是商品。
後來就變成了玩具!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製片方要恰飯的嘛!
恰飯的渠道有很多,把變身器做成玩具,無疑是最切實有效的方式。
這一點東大媽深有體會。
騎士的衍生品,大頭基本都在變身腰帶上,至於別的衍生品,還真沒賺幾個錢。
正是明白這點,騎士的變身也就越來越花哨,腰帶的種類也更加複雜多變。
圓谷早期沒想明白。
後來也真香了,新出的幾個奧雖然口碑不咋地,但是賺錢了呀!
從圓谷和東大媽的經歷就能看出,不把變聲器玩出新花樣那算什麼特攝大廠?
《天火傳說》該怎麼做呢?
原版有變身器!
類似電話手錶一樣的腕部配件,鑲入晶石後啟用能量,變身成火力全開的四靈戰士!
動作也很帥!
每個人的變身動作都不一樣。
比較遺憾的地方是,為了節約成本,雖然設計了不同的變身動作,但在變身特效上,連小魔仙都不如。
不吹不黑,國內特攝真人劇領域,變身做得比較好的除了《鎧甲勇士》外,就屬巴啦啦小魔仙比較用心了。
雖然挺幼稚……
變身可是很重要的一環!
打鬥可以馬虎,劇情可以腦殘,但變身一定要帥!
做好變身,那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是皮套造型……
孟浪也逐漸發現,喜歡看特攝劇的觀眾,基本都是“顏值黨”!
變身帥、皮套帥,粉了粉了!
變身醜皮套還很一般,觀眾連名字都懶得記。只是在看到的時候,順便問一句:“這誰啊?”
和變身需要帥氣炫酷不同,皮套設計不必遵循這個標準。一款優秀的特攝皮套,可以不帥不酷,但一定要有特色!
可以醜,但要醜得有特點!
只要能讓觀眾第一眼就記住這款皮套,那就成功了!
要是太過中庸,觀眾根本記不住,那才是失敗的皮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