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文回答:“賞賜兩個月發了四十,這次也發兩個月的錢,應該比以前多,不會比以前少。”
聽到這話,朱曉玲等人瞪大眼睛,“天哪,現在城裡的臨時工,也不過二十二塊錢一個月,這裡兩個月就能發這麼多錢?”
劉小文聳了聳肩,“現在跟你們說,你們也不相信。行了,我帶你們去看看。”
在劉小文的帶領之下,二十三個紡織廠的工人子弟,參觀了養豬場,裡面有七百多頭小豬。
三百個大棚,放眼過去,一眼望不到頭。
他們還參觀了裡面的平菇生長,採摘。
最後去了磚窯廠,還在燒製紅磚。
“怪不得我們能住上瓦房,原來這裡有磚窯作坊。”朱曉玲笑道,“怪不得我媽跟我說,在附近下鄉好。”
劉小文小聲提醒,“行了,這話你就別說了。老老實實幹活,保證不後悔。”
最後帶著他們去村委會那邊領糧食,一個人一個月四十斤玉米麵,十斤稻穀。
想要吃米,自己舂米。
剛剛放好糧食,劉小文帶著知青們一起去村委會,開始發錢了。
因為平菇大棚越來越多,所以平菇的收穫也越來越多,得到的錢,也越來越多。
這兩個月的收益,在還清所有大棚開支之後,又購買了一些塑膠布,以防冬天塑膠大棚壞掉,能夠及時補上。
這次開始全村發錢,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圍在村委會的門口。
宋蘭月協助王會計開始發錢,老支書坐在大椅子上,笑眯眯地看向眾人。
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來宋家村,算是他們來對了。
只有這樣,才能鎮壓住這些人。
如果他們不願意幹活,不僅不會得到優秀的評價,還會被老支書退回去。
重新被退回,城裡的那些年輕人在城裡沒有工作,就會被分配到其他的地方下鄉。
換到其他地方,再想過得比在宋家村好,非常難。
“扣除成本和消耗,十三歲以下的小孩以及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八十三塊錢。”
“十三到五十五歲的壯年,每人分一百二十六塊錢!現在唸到名字,過來領錢。”
所有人聽到老支書的話之後,都非常激動,他們又得了很多錢,但內心並不意外。
可剛剛從縣城來的那些年輕知青就不一樣了。
他們已經算是成年人的範疇,如果他們早來兩個月在這邊幹了兩個月的活,也能分到一百多塊錢。
這麼多錢,相當於在縣城六個月的臨時工的工資。
宋蘭月大聲喊到:“劉小文,你來我們村沒到兩個月,按照工分給你錢,你能分到七十一塊三毛。”
劉小文早就等著了,聽到宋蘭月的喊聲,立即站起來,“到!”
劉小文個子不高,但是此時她居然能走出超大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