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笑了笑,指了指對面的椅子,“慧珍,工作還順利嗎?”
李慧珍莞爾一笑,輕聲說:“徐阿姨,我工作很順利,知道您安排我工作,同事們也都很關照我。”
“謝謝徐阿姨,我在工作中更加認真努力,絕對不給徐阿姨丟臉。”
徐穎從其他同志那邊得知李慧珍非常努力,而且細心,是個好同志。
丈夫拜託她,給李慧珍找份工作,報答當年李慧珍的親生父親和養父的救命之恩。
如果李慧珍懶惰,徐穎就不會繼續提拔李慧珍。
“那就好。”徐穎笑道,“今天叫你過來,是想問問你,宋家村真的需要很多年輕勞動力嗎?”
李慧珍一愣,不明所以,但她在徐穎面前,不想說謊。
“是的,徐阿姨。現在宋家村那邊,在老支書,還有我的好姐妹宋蘭月的帶領之下,不僅發展養豬場,還蓋了很多平菇大棚,還有幾個磚窯廠,到處都需要人。”
“老支書沒有辦法,要求每家每戶,從親戚家叫過來年輕人過來幫忙打理平菇,可就這樣,還感覺人手不夠用。”
徐穎聽到這話,越聽越高興,終於找到一個願意接受知青的人了。
“我孃家哥哥家裡,侄子侄女太多,工作崗位就那麼多,根本就安排不下來,也要下鄉。”
李慧珍一聽這話,眼睛一亮,“徐阿姨,如果必須下鄉的話,那就安排在宋家村。您或許還不知道,粗略估計,每隔兩個月,宋家村就會分一次錢,一次每人最少四十塊錢。”
“剛剛秋收結束沒多久,宋家村就開始分糧食了。十三歲到五十五歲,分到八百斤玉米,一百五十斤的水稻。不管如何,有錢花,能吃飽飯。”
“不僅如此,養豬場足有七百多頭豬,一年能養兩茬豬,這又是一大筆的收入。聽說農忙的時候,村裡隔一天殺一頭豬,每人都能分到大半碗肉。”
“炒菜的時候,頓頓都有很多豬油。另外,有老支書在,我們宋家村的人從來不欺負知青,女知青也都安然無恙。”
“徐阿姨,如果你不相信,您可以去宋家村看看。千萬不要任由侄子侄女去很遠的地方下鄉,一年到頭看不到人,也照應不到。”
“不像在宋家村,如果家裡想孩子了,騎著腳踏車,或者在車馬租一輛牛車驢車,幾個人搭夥就能過去看看。孩子想回家,也容易。”
“將來一旦有招工的機會,也能很快通知到,快速回來。這麼多的好處,徐阿姨,您比我有經驗,別錯過這次好機會。”
徐穎原本只是有這樣的想法,沒想到李慧珍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這麼一聽,宋家村的確是好地方。
“慧珍,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帶人去宋家村看看。正好跟宋家村的老支書聊聊,定下來這件事情。”
李慧珍點頭淺笑,“歡迎您去宋家村考察,隨著宋家村那邊不停建大棚,需要很多勞動力。老支書一定非常歡迎。”
“確定那邊需要很多人,您不僅可以安排孃家的侄子和侄女,也可以幫親戚朋友領導安排他們家的孩子,也可以幫忙安置咱們工廠裡員工的子女。”
“沒有哪個父母不想讓孩子離得近點,在宋家村很近,想必誰都樂意。”
徐穎笑了,讚許地看了看李慧珍,“不錯,是個好辦法。”
李慧珍告辭離開,回去工作。
徐穎在辦公室裡思索十幾分鍾,然後揹著一個勞動布的做成的包,去幾個領導那裡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