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那此事便如此決定了,下官立刻便去回覆唐王,將此事給先定下來為好!”許謙此時說道。
“去吧!不過,如果能夠再寬鬆一些的話,那便更好了!設州立縣都無所謂,主要是這些官員的問題!”什翼犍點了點頭,隨即又低聲吩咐道。
“這個......恐怕有些難辦!畢竟,當此之時咱們實在是沒有什麼本錢與其談判啊!”聽到這話,許謙為難道。
“罷了,你去回覆唐王便是!”什翼犍無奈道。
二月初,李信等到了什翼犍的回覆,代國之事就此定了下來。兩天之後,大唐便正式詔告天下,將此事給公佈了出來。
訊息一傳出來,最高興的自然就是大唐的百姓們了。尤其是靠近陰山一帶,居住在朔方與幷州等地的百姓們,畢竟,塞北平服之後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再擔心代國的威脅了。
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榮譽與自豪感。畢竟,塞北大國代國,如今臣服於大唐之下,並且代國成了代州,這絕對是一件大事,值得許多人津津樂道好多年的了!
自己身為大唐百姓,尤其是那些在外行商的唐人,此時走出去之後都覺得面子上有光,腰桿挺直了許多。畢竟,自己可是來自於強國,對於其他那些人自然是看不過了。
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甚至還會批評李信不講恩義,只知鐵腕手段。這些人要麼是跪得久了,已經是站不起來了,便是一些讀死了書,只會空談禮儀文章的腐儒而已。
而對於燕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壞的訊息。畢竟,少了代國對大唐的牽制之後,他便要單獨面對著來自於北面與西面唐軍的壓力了。
所以,一得到這個訊息之後,慕容恪立刻便嚴令邊界之地加強了防範。而且,還特意將原本在黃河以南防範江左的慕容垂,給調到了范陽國去取代了慕容評,專職負責防範雁門、代郡、上谷一帶的唐軍。
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也足以看出來他是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給放在了大唐身上了。將自己的對手,從之前的江左轉移到了大唐的身上。
不過,得到這個訊息之後,李信也只是置之一笑而已,並沒有採取什麼過多的措施。
而在江陵的桓溫聽到代國臣服的訊息,臉色自然是更陰沉了。畢竟,這可是他都沒有做到過的事情,讓一國主動臣服。雖然說他曾經滅掉了蜀中的成漢勢力,但那情況是不一樣的。
眼看著大唐再次擴大了疆土,而且實力更加強大,他心中的那桿秤也在慢慢的傾斜了起來。
正式詔告天下不久之後,什翼犍便率領著一班文武大臣趕到了長安來謁見李信。畢竟,如今他是大唐之臣,按照禮儀第一次任職,尤其是這種封疆大吏的話,必然是得先拜見李信才行的。
一般的官員調任,只要吏部在請示過李信得到批准之後,便會以吏部的名義下達任命。當然,如果是縣令及太守等這些重要的官員,則在前往地方任職之前都會由李信召見一次。
畢竟,縣令雖然只有七品,但放在古代的話,那裡也百里候的級別了啊!
如今的大唐體系之中,除了這個代州刺史之外,其實並沒有其他的刺史官員。基本上來說的話,地方上最大的便是太守了。
這主要是因為李信覺得大唐的地盤還不夠大,所以,平時的時候他身為唐王,自己兼任了雍、秦、並、司、朔方、涼州等州的刺史。
雖然這個做法有點怪異,但因為並不影響到行政,所以,一直也就沒有人提出改進。像是涼州那邊的話,其實涼王也兼任著涼州刺史之職,也不算是奇怪了。
當著眾臣的面,李信親自授予了什翼犍官憑印信,而且還特地設宴款待了他們一行人。這樣的規格,可謂是第一次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畢竟,日後刺史級的官員再想要這樣的待遇,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授官完畢之後,李信特意留什翼犍在長安多待了幾天。因為他還要準備派任的官員,那些人到時候將會隨什翼犍一同北上赴任,他們將在朔方匯合了俞松與那一萬大軍之後,再一起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