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整個兗州而言,其實還是燕國佔據了大部分。唐軍所佔據的,主要是司州的州縣,而晉軍佔據的,則是整個豫州及兗州的一部分州縣。黃河北岸的河內與汲郡,以淇水關為界南部歸大唐所有,北部歸燕國所有。而在汲郡對面的地方,則是以睢水為界,唐軍佔據了滎陽郡的一部分縣城,位於睢水以南。
而晉軍則是與燕軍沿著睢水一線對峙,到了睢陽之後便一路東去直到大海為止。
三方罷兵之後,都開始經營起這條防線來。畢竟,誰都不想讓對方進入到自己的地界上,即便是將來有戰事發生,也希望戰事只發生在對方的疆土之中。
慕容恪以慕容垂為司、荊、兗、豫、青、徐、揚七州都督,使持節,負責整個黃河以南防線的防務。而在其下,皇甫真率軍移駐酸棗縣,負責防衛汲郡對面的黃河南岸以及與唐軍對岸的睢水一線。
而孫希、傅顏、悅希,則在慕容垂麾下負責剩下的地方。經過後續的增兵之後,慕容垂這一條防線上的兵力達到了十五萬人之眾。
李信則以呂光、龐琿率軍一萬駐守在淇水關,陳康移駐到了懷縣,趙吉則進駐滎陽縣。這幾處地方加起來的話,李信一共增派了二萬大軍,加起來也達到了三萬人之多。
尤其是輕騎兵,增加了約莫五千人。
南面的桓溫雖然帶著不甘返回江陵去了,但卻將那三萬大軍留在了許昌一帶。同時,他再增派了水軍,同時調集了四萬大軍分別往桓衝所在的睢陽及袁真所在的彭城、東海一帶。
如此一來,晉軍在這一帶的兵力也達到了十萬人左右。從整體上看起來的話,似乎就是唐軍的兵力最少的了。當然,這是沒有計算鎮軍的結果。
如果將後續在河內、汲郡、河南與滎陽等地組建的鎮軍也算上去的話,唐軍在這一帶的兵力也快五萬人了。
於是,整個兗豫司三州交界之處,就變得好像是一個火藥桶一樣,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出來一樣。
結果就是,三方勢力相互平衡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都在小心刻意的維持著這個脆弱的平衡。
將事情安排妥當之後,李信便回長安去了,帶上了新歸順的呂護。雖然呂護不太想要離開自己的老巢,但事到如今可由不得他了。而且,唐軍一貫以來的做法便是如此。
好在,李信的信譽不錯,像是之前呂護的老鄰居弘農太守楊群,太原的張平以及上谷的單男等等,如今都在長安城中為官。這也算是給呂護一點安慰,畢竟不會有性命之憂嘛!
唯一不爽的,恐怕就是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執掌兵權了。亂世之中,沒有兵權在手,便覺得這顆腦袋好像隨時不穩一般。
七月,天氣正炎熱之時,李信帶著不破軍終於是回返到長安城了。一如過去的慣例一樣,王猛他們在城外迎接他得勝歸來。
“恭迎殿下得勝班師!”城門外十里亭,眾臣跪伏在地,山呼千歲。
“諸位免禮!隨本王一起進城吧!”李信也已經是習慣了,抬了抬手,說道。
“謝殿下!”眾臣們起身,而後依照著官位高低,跟在李信的馬後向著皇宮方向而去。
一路上,都是自發前來相迎的百姓們。對於這些人來說,李信大勝而還,自己這些人也就不必擔心了。除了過來看一看李信這位唐王長啥模樣之外,不少的人還是想沾沾喜氣。
“這一段時間裡,辛苦你們了!若不是有你們在後方支援,將物資源源不斷的調派往前方的話,戰事也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走著走著,李信對身後不遠處的王猛等人說道。
“這本是我等身為臣子的職責,當不得殿下辛苦二字!倒是殿下您,此番出征數月之久,身陷危險之中,才是真正辛苦了!”王猛謙遜道。
“這些日子裡,國內一切都還安定吧?”李信也不再謙虛客套,想了一下後,問道。
“國內一切安定!各地官府各司其職,百姓安居樂業,今年又是一個豐收之年。如今境內百姓,無不稱讚殿下恩德,民心所向,咱們大唐強盛指日可待啊!”王猛恭敬的答道。
“若真是如此,倒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了!”雖然知道王猛這話可能有些誇大了,但大體上來說應該是沒有錯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百姓要求不高,所謂安居樂業以後世的觀點來看,那也是標準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