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燕國與代國已經是結盟站在一起了。李信對此毫不意外,終究,正如自己選擇遠交近攻來對付敵人一樣,燕國與代國的掌權者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的。只不過,看起來他們先自己一步行動了而已。
“先回宮中再說!”沉吟了一下之後,李信吩咐道。
很快,一行人便向著長安城內疾馳而去。而同時,李信先一步派人將王猛與田何等人給召集到了書房之內,準備商議此事。
“都免禮吧!正事要緊,咱們先說正事!”步入書房之中,見到王猛等人要行禮,李信擺了擺手,邊走邊說道。
在桌案後面坐下之後,他這才讓屠七將情況給幾人介紹了一下。
“都說說看吧!這件事情怎麼解決比較好!”介紹完了之後,李信看了眾人一眼,問道。
“燕代既然結盟共攻咱們,那咱們也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應該立刻命令鎮北將軍與鎮東將軍提高戒備,同時,調派兵力北上增援朔方與上谷等地才是!”兵部尚書田何立刻便提議道。
他是出身軍旅的人,所以,對於戰爭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比較的強硬。
“話雖然如此,但去歲之時咱們已經是打了半年多仗了,再加上後來平定各地叛亂,幾乎一年時間都沒有怎麼安定過。如今再起大兵的話,怕是會影響到境內民生安定,尤其此時乃是夏收之時,還是要慎重一些比較好。若是能夠透過談判的方式,將代國兵馬給退掉的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禮部尚書薛瓚搖了搖頭,淡淡的說道。
如果從一般的常理來考慮的話,他這話其實是很對的。畢竟,連年大戰不息的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遠的都不說了,光說不久前的冉閔便是一個例子。
冉閔本身是一員猛將,同時他手下的兵馬也是厲害非常。但他在建立了冉魏之後,卻一直都處於大戰不停的狀態之中,根本就沒有半點民生上的建設。
如此一來,導致他最終只能夠遊食於各地,軍隊與百姓始終也無法壯大起來。否則的話,最後也不會被燕國給擒殺了。民乃國之本,農乃國之基,這句話在整個封建王朝時代一點也沒有說錯。
“代國既然決心與燕國結盟,並且動用如此多的兵力南下,必然是已經下定了決心了。即便是咱們想要談判,只怕也不會容易。如果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之後,最終才談成的話,倒不如不談的好!”王猛沉聲說道。
“不錯!與其讓敵人打進來擾亂境內民生,倒不如咱們禦敵於國門之外。將他們給擋在境外的話,只要戰事進行順利,對於咱們的影響並不會特別大。關鍵是不能夠將這場戰事給拖下去,否則,曠日持久之下,才是真的麻煩!”戶部尚書徐夫子也贊同道。
“臣的意思,也是應該速戰速決,儘快將這戰事給平定下來為好。否則的話,恐怕敵人會越打越多!”梁平老此時插了一句進來,基本上也是贊同的意思。
說到這裡,基本上整個事情便已經是定下來了,畢竟,重臣之中大部分都是贊同開戰的。而李信自己,也基本上是這個看法。一直以來,他都是秉持著積極防禦的策略,也就是說盡量以攻代守。
“此事便這樣議定了!立刻命令李二黑與廖川就地防禦敵軍,同時,讓劉小海在上黨、樂平等地提高戒備,嚴防燕軍進攻。另外,本次大戰本王將率不破軍與飛龍騎北上支援,朝廷之事便交由你們處理了!”李信下令道。
“是,臣等遵命!”王猛等人連忙應道。
自從飛龍騎與不破軍建立到現在,時間已經是過去七年了。這七年來,除了之前讓鄧羌帶著三千飛龍騎趕往河南郡實戰過之外,基本上都是處在繁重的訓練之中。
這一次,李信是打算檢查一下他們的訓練成果了。而之所以不再選擇隱瞞到底,開始慢慢的將這兩支親軍推上戰場,則是因為此時的局勢之下,將要面對的最大敵人可能就是燕國了。
所以,在進行對燕大戰之前,先將這兩支親軍給拉出去實戰一番,算是熱身的動作。
經過這幾年來的訓練與選拔之後,兩支親軍的人數都已經是擴充到了一萬人。對於李信來說,這一次北上也不必將他們都給帶上,只要帶上其中的一半就行了。
五千飛龍騎由洪一率領,五千不破軍則由張蠔與鄧羌統率,再加上從周圍各地調集過來的兩萬大軍,加在一起便是三萬大軍北上支援李二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