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也會隱姓埋名去書齋賣畫,幾位師兄不具名,讓老師傅看哪幅畫價值最高,這也成了以後容大儒弟子們檢驗自己水平的手段。
有了柳芸,容大儒的生活水平直線提高。
半路上有熱湯熱飯,簡單的野菜乾肉也能做成美味,衣服爛了有人縫補,有人提醒著清理頭臉,不至於走出深山像一群叫花子一樣被人嫌棄。
吃飯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只要飯菜美味,別的一切好說。
弟子們去荒漠草原,一路上叫苦叫累的時候也少了很多。
柳芸建議容大儒把旅途上的趣事畫下來,再寫成短文,配合路線圖做成史無前例的帶圖畫的小清新遊記。
容大儒人脈廣,每週寫一篇遊記寄到京城朋友那裡。
容大儒的遊記就在仕林中流傳開來,他們在遊山玩水,京城不斷有人催更。
柳芸心想,如果京城有報紙,容大儒寫遊記稿酬肯定不低。
可這時候只有邸報,是記載朝廷大事向下傳播思想的工具。
容大儒的遊記只有等到集結成冊出書才能得到報酬了。
在此之前,京城書坊很樂意容大儒的遊記在讀書人中傳播,影響越大越廣,以後出書才能賣的更好。
隨著容大儒的遊記出版,柳芸也出了名。
容大儒經常誇自己徒弟芸娘如何心靈手巧,如何才思敏捷。眾多事蹟讓柳芸在讀書人眼中成了名副其實的才女。
她的繡坊也因此沾光,新的刺繡樣式成了風雅事物,而不只是謀生工具。
這樣的生活轉眼就過了兩年。
柳天瑞考中了進士,如今在南方一座富裕的小城當縣令。
柳芸回到青山鎮,孩子已經長大了,只是不認識她。
聽說張婆子過的很不好,二十兩銀子被人知道,就有人騙她說可以用錢讓張大山早點出獄。張婆子的積蓄被騙了個乾淨。
柳芸回到青山鎮,柳老爺非常高興。
他前兩年娶了個寡婦,如今生了個女兒,一家人日子過的還不錯。
柳老爺喝著酒高興的說:“我的一雙子女都是有學識的人,婉兒也要向你兄姐學習。”
婉兒就是柳老爺小女兒。
柳芸在柳家住了兩天就搬到繡坊,她的孩子是柳天瑞起的名字,叫柳虞。柳虞被她帶到繡坊,帶在身邊照看。
她的名氣已經很大了,但柳芸不滿足,她擴大了繡坊規模,找了有名氣的繡娘開刺繡培訓班,只要很少的學費,再在繡坊工作三年,工作期間有工資。以後去留隨意。
這和以前學徒制的一輩子都要呆在繡坊的模式很不一樣。
女孩子十歲開始學,學三年再工作三年,就能給自己攢一筆嫁妝。
這種模式迅速受到歡迎。
柳芸的事業版圖也飛速擴大,她的繡坊教學班開到了京城,柳虞也得以在京城入學。
三十年後,柳芸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她是刺繡的一代大家,曾給皇帝繡過龍袍。
她的畫異常傳神,融中西方繪畫優長,開創了新的繪畫流派。
她還是最成功的女商人之一,從刺繡培訓班開到百工培訓學校,從大應最北邊開到最南邊,更是深入不少西方國家。
她的培訓學校受到官府支援,在激烈的正統書院競爭中存有一席之地。
她的學校也促使不少女子走出家庭,走進社會。間接促進了女子地位的提高。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曲折的人生,她成為無數貧民女子奮鬥的榜樣。
當零二八號系統看到柳芸靈魂中的白光,她就知道原主對這種生活異常滿意。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