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過年,幾個孩子也停了課。天冷外面的雪下大了,大家都窩在家裡玩。
冬天沒有什麼菜吃,閒著無事,青苓便在室內種些菜來吃。偷偷用靈氣讓菜加速快點成熟。反正家裡的沒有人有種植經歷。也不知都菜一般多久成熟。
青苓逮著蘇景雲來幫忙。兩個人敲敲打打的弄了長條的兩個木框。又好不容易挖了些凍土。種上些白菜和辣椒。青苓偷偷的輸了一點點木靈氣。但是這吃上最快也要十來天呀。不然再快就會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這些辣椒青苓到不是為了吃的,她總共才得了三株辣椒苗。為了將來種辣椒做準備,她現在就多種些好留種。以後有大用。
幾個孩子在旁邊看著,聽說到時候可以收穫綠綠的小菜。也很高心,好久沒有吃菜菜了。之後更是每天都積極的來觀察。又積極的提醒青苓和蘇景雲澆水。
但是這吃上還是的要幾天,可把青苓愁的。正從各個袋子裡抓一小把豆子,準備熬個豆粥。什麼念頭一閃而過。對了。青苓看了一眼手裡還抓著的綠豆。她可也發豆芽呀。豆芽也能算上個菜把。而且吃法又多。
豆芽並不是只有黃豆和綠豆可以發豆芽,所有能吃的當年產的豆子都可以發豆芽。陳豆也不是不可以發豆芽,只是胚胎壞死的多,出牙率不高。
除了豆子可以發芽,花生也可以發芽吃的,味道也好。在沒有蔬菜可以供應,豆芽無疑是個好的選擇。
青苓也不著急,先把都都在熬上。她則去翻出家裡面的綠豆和黃豆都找了出來,她們家是之前買過一些,還有一些是村裡人送過來的。這一看還不少呢。綠豆,黃豆比較多。估摸著差不多又三十多斤的樣子。
青苓一點一點將乾癟或者壞了的綠豆挑出來,只留下飽滿的綠豆。
明珠也過來幫忙,好奇的問“嫂子。粥已經熬上了。這豆子挑來幹什麼?”
“過兩天你就知道了,這可是個好東西。”
兩個人一起挑的速度快上很多,一會就挑了五斤的豆子出來。又騰了個水缸出來。用樹枝將水缸分層,才勉強將綠豆全部準備好,上面則用他們的舊衣服拆下來的洗乾淨的布,打溼之後鋪在綠豆上面,將他們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
用手沾了水,灑上去,底部不能有太多水,早晚各澆一些水就足夠了,教了明珠怎麼澆水,澆多少水。
四天之後,家裡餐桌上多了一盤涼拌豆芽,大家吃著這脆生生的豆芽,不住的感嘆,沒想到這竟是用豆子發出來的。要不是親眼看到的,說出來肯定是不會有人相信。
因著出芽的還不是很多,家裡面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吃,青苓就緊著自家人吃,等又過了兩天,出的多了青苓才分別送了一些給蘇大哥,二哥還有四弟家。
後來村裡人知道後還上門換了些豆芽。因著這段時間的和村裡相處不錯。村裡人大多都是樸素實誠的,偶有幾個不著調的,家裡也有大人鎮著鬧不起來。
而且蘇家幾兄弟做點什麼村裡人都會幫把手,時常送些醃菜,萊菔的給蘇家。
見人來換,青苓就把方法直接告訴村裡人。還給了些建議,要是不怕冷的話,冬天著豆芽還可以挑到城裡賣賣,能換回些銅板,粟米。
這發豆芽的法子不難,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一說破了村裡的人就明白了。聽了青苓說的,發出來的豆芽比青苓弄得還齊整。
一時村裡又火熱起來了。二月中旬的三豐縣還是寒風瑟瑟,偶爾還下著細細的小雪,在縣城西面十多里外的一條小路上,正有七八個人正在風中跋涉。
這七八個人皆是南山村村民,這些日子,他們已經在這條路上來來去去走過許多趟,之前下雪還更難走些,這一下起大雪,行路就變得異常艱難起來。現在好多了。
其中還有一對祖孫。“大郎,重不重,讓我來背一會兒吧?”說話的老婦頭髮花白,精神氣卻很不錯,提著一個大籃子走著,步履並不見得比一旁的少年郎慢多少,老人的頭髮這會兒被北風吹得有些凌亂,身上的衣服穿得倒是齊整,雖是平常的麻布衣裳,但打理得卻十分乾淨利索。
“不用,我背得動。”她身旁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郎,長得並不健壯,這時候揹著一個大簍子在走著,顯然有些吃力的,他也不叫苦,咬牙堅持。
“你要是累了就說一聲,咱停下來歇一歇也不礙什麼,不急這一時半刻。”老婦心疼孫子。
她那長子當年在服徭役的時候發生意外,沒了,家裡除了這孫兒,也就沒有別人能幹得了這個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