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朝廷此時就算是想大軍南下,也變得很難。
最後,則是傳出大商朝廷和妖宗聯盟所屬四宗、正道聯盟所屬五派的協議,對於被關押在天牢中的一神二魔的協議。
此次“封王大會”,若是奪魁之人效忠於大商朝廷,一神二魔及其相關勢力必須當中宣誓效忠於朝廷……
若是奪魁之人,不屬於大商朝廷且不效忠朝廷,朝廷則會無條件放走一神二魔。
此次訊息傳出天下譁然,更是坐實了“封王大會”的真實性。
無數種猜測傳出,最受人認可者,便是大商朝廷想借助此次“封王大會”,展現大商朝廷勢力挽回朝廷跌到冰點的威信。
固然,以上所有純屬謠言大商朝廷並未公開做出任何聲名,也不可能公開聲名或公文宣告,哪有朝廷向反賊做保證的說法?
如果真有,只可以說明這大商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那是自打臉面,舉辦“封王大會”就更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所在了!
……
隨著各種各樣的謠言,在天下四處不斷髮酵,越來越多人開始動身趕往南方。
初、中期以江湖人物居多,江湖人物向來是“刀口舔血,重名若命”的群體,只要是遇到這種大會自然不容錯過,反正大商朝廷不管是什麼目的,絕對不會為了對付江湖草莽群體而專門舉辦這種大會。
揚州城可是千古名邑,地處天江中下游平原東端,周圍有天江、鎮江、淮水、京杭大運河等等著名水域,是個水陸通達的經濟重城,貿易鼎盛,工商業更是異常的發達。
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在冀州城建立前隱為東南第一大都會。
地形,也是天下人非常放心大商朝廷的主要原因之一。
便是揚州城四通八達,水域眾多利於逃散突圍,大商朝廷的大軍難以瞞天過海地合圍。
人群匯聚,各種情況自然隨之而變,揚州城頓時變得人山人海龍蛇混雜,卻也帶動了經濟氛圍。
不過,身為三郡太守的邪武王,並未親自坐鎮揚州城,甚至也不在和揚州城隔江對望的冀州城,而是找了個藉口,跑到了宣城郡的宣城郡城,並帶走了一萬銀甲騎。
只是把鐵甲姬衛和金甲騎留在了冀州城坐鎮,並非派去鎮壓揚州城。
可以說,揚州城除了必要的駐軍,並無額外的任何軍團。
經過一番商議,姬湦效仿東都戰局,花費巨資招攬了諸多江湖人士,組成揚州城的臨時治安聯盟,負責震懾和維穩,這又是大會讓人放心的主要舉措之一。
宣城郡,城主府……
姬湦抵達宣城郡城已經多日,理由很充分,那就是儘快的收復失地。
事實也是如此,原本密佈冀州郡和宣城郡的反軍紛紛撤走,其中又以吳道軍為主。
吳道軍甫一撤走,便有官軍迅速接收,重新安排城防,形勢平靜而詭譎卻又讓人難以指責。
可以和平收復失地自然最好,難道非得大動兵戈,烽煙四起嗎?
“主公!”
“大事不妙了……”
這一刻姬湦正處理軍政,瞭解宣城郡諸地移交之事,一位親衛失態且失禮衝入議事堂,高聲驚呼說道。
姬湦、奧文昌、明機先生等正商議軍政之人,紛紛臉色一沉卻也沒訓斥,只是死死盯著冒然闖入的親衛。
若無足夠的理由,光是擅闖議事殿咆哮公堂,罪名就足夠這親衛喝一壺了!
如此氛圍下,親衛就更加不敢吊胃口,也沒多想,而是直接頗為驚慌地連聲彙報說道:
“稟告主公!”
“剛收到情報,北海軍崛起於河北,渡河南下攻略齊郡,兵指滎陽,齊郡通守亞蘭風老將軍帥軍抵擋,最終大敗,不幸……”
“陣亡!”
“齊郡此時已經淪陷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