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伯仁的一聲大喝,天際邊一道白光飛來,一把巨大的劍穩穩地嵌入在伯仁手手心之中。入手之後,巨劍居然有龍吟唱之聲。
符文之外的西邊有一個尖銳嗓音急促驚道:“不好!這是伯仁的本命無慾之劍!速退!!”
伯仁的無慾之劍,不在身體的氣海雪山,而是存在於方寸天地之間,以天道自然之勢席捲劍指之處!
伯仁大喝一聲:“殺!”
劍氣便宛如游龍穿梭於雲層之間,在雲層之間若隱若現。吞噬所有威脅。
劍氣之指,無堅不摧,無所不嗜!雲海之上流光溢彩地紅白藍綠之光,四處奔逃,卻終究逃不過伯仁之劍的光芒。
雲層之上的四周便不斷想起哀嚎悶哼之聲。
一抹藍綠之光逃至劍氣方寸之外,遠遠停住,憤懣道:“身為儒家弟子,手段卻如此殘忍,哪裡有國師聖人之徒坐鎮一番禺的大家的氣運之風?!”
伯仁收回巨劍,淡然笑道:“鬼魅魍魎宵小之徒跟我講什麼仁義道德嘛?儒家之道為治世修心煉神,開神明智,你們真當我是讀書讀傻臭酸儒嘛?”
伯仁一身煞氣和血腥氣,巨劍指天,以秘法高聲道:“諸位聽好了,從今日起,再有覬覦我燕州之地的,哪怕你在我燕州結界之外,我伯仁必以巨劍殺之!奔逃萬里也絕對會把你們腦袋捏碎!”
這聲如天雷炸響般傳至都城的每個角落!!他確保每個在燕州境內地修行者都能聽到這句話,並把這句話傳到其它州境。
隨即,伯仁將目光冷冷地盯著千里之外的那個藍綠之光處,那抹綠光瞧見伯仁眼中的殺氣慢慢升騰起來,臉上一抽,悻悻然地逃命而去。
儒家之學講究從容淡定,遇事不緊張,處事不慌張,哪怕刀斧加身也要心不跳眉不皺。修心定神,唾沫於臉而自幹,清風傲骨而不折。從而達到修心定神的境界。
無欲則剛,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慾望。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慾望,就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人活著,不可能沒有“欲”,只是不能守住本心的人便陷入了對慾望的無窮追求,慾望過多過大,必然是慾壑難填。貪求慾望者,往往被佛門所說的三垢:貪、嗔、痴而迷失心竅,攫求無已,終至縱慾成災。
追求無慾,與無相大乘之境最為接近。
在陳清風眼裡,他更相通道家對無相的理解,那就是從萬事永珍到達無具體之象,無具體之概念的過程。這蒼穹之下,山林樟木是它,蟲魚鳥獸是它,風雨雲霧是它,這蒼穹之下,它無所不在。
所謂:“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相。”
無相之前,自然是要先擺脫俗世之間的那些“欲”。
伯仁的無慾之劍,也是被國師陳清風認為最有機會踏入無相之境地修行之法。
如果說十年前,陳清風不敢輕易離京,但在伯仁修習符文,成為符文師之後,就算沒有他在,伯仁一人也足以守住陣心。外人都以為,伯仁不過是一名劍道大宗師。
要伯仁地符劍雙修隱瞞,這是陳清風給那些覬覦九州結界陣法的人一個的驚喜。主動出擊遠遠不如守株待兔地好。如今,伯仁這一出手便表明在九州中將會有一位天才極有可能踏入無相之境。
這種暴露,是機遇與危險並存。
至少九州之內的人族絕大部分會擁護於他。
人族的發展千餘年,之所以安然,完全是因為當初聖人為九州而設定抵禦天火的結界。這是一個巨大而高深莫測的陣法,只有達到聖人之境才能重新佈置下這個結界。
九州之外的異域疆土之上,卻承受了多次的天火之災,在數量之上銳減,食物減少,生存越發的艱難起來。那些修行天道者,卻從未有過如人族聖人之境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一直想要攻進九州之內的原因。如若能開啟一州之結界,便能順利佔領其它州,這樣他們也便能在結界的庇護之下生存和發展。
幾千年來,人族過的已經遠遠比他們好千百倍了!如果人族再出一無相聖人,那麼他們便又只能退縮於角落繼續瑟瑟發抖了。
如今,這個人出現了。
今夜之後,再無一盆敢隨意入侵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