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在最短的時間研究出暗物質,最起碼我們可以捕捉到暗物質。”
這裡說的捕捉到暗物質,並不是說由暗物質探測器捕捉到暗物質,而是葉非他們透過研究,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
別忘記,暗物質充斥於宇宙每一個角落,地球上也有暗物質。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創造出暗物質。
如果能創造出暗物質,證明他們對於暗物質已經研究的非常深了。
眾人微微點頭道:“好的,放心吧,院長。”
葉非抬起手腕看一眼表,現在是中午十一點四十分。
葉非道:“三天內,你們各小組把工作分工好,半個月內我要看到你們的初步研究報告。”
“散會!”
說完,葉非站起身向外面走去。
接下來三天,各小組任務已經分工明確。
半個月內,各小組也把他們的研究報告發給葉非。
之後經過半月時間的刪刪改改,各小組的研究報告才算完成。
實驗室!
葉非坐在一臺電腦前,看著暗物質的資料。
葉非心道:“要研究暗物質,首先要搞清楚暗物質模型。”
“我更傾向於用牛頓引力、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大尺度宇宙結構的理論去研究暗物質。”
葉非之所以用這些理論,是因為,天文物理學的主流研究,就是牛頓引力。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大尺度宇宙結構,是配合牛頓引力去研究暗物質。
“暗物質模型研究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用理論證明暗物質存在和修正契合暗物質的牛頓引力理論。”
“首先是第一個,用理論證明暗物質存在。”
“那麼就需要證明星系旋轉曲線、引力透鏡效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暗物質的備選粒子和暗物質模型的重要屬性。”
“修正契合暗物質的牛頓引力理論,則是提出、理論的侷限性和比較。”
時間悄然半年過去。
這半年,國際上風平浪靜,科學界沒有任何爆炸性新聞。
但卻有兩個訊息,在國際上流傳。
第一個,金陵宇宙研究院發現暗物質。
第二個,葉非加入到夏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中。
第二個,眾人倒是相信。
因為夏國早就開始研究可控核聚變,葉非作為夏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他去研究可控核聚變非常正常。
只是第一個,就很少有人相信了。
暗物質是什麼?
暗物質自1922年被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但科學界對於暗物質的資訊,幾乎等同於無。
很多科學家只是推測有暗物質的存在,但至於是否存在,無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