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照片都是同學拿出手機隨意拍攝,或者和葉非合影。
自然,拍出來的照片也不是很好看。
“真是年輕啊!”高惠雅心道。
雖然高惠雅只比葉非大三歲,但葉非可能是活的滋潤,再加上心態非常好,看著和二十三四歲差不多。
高惠雅笑道:“葉院士,您好!”
葉非笑道:“高女士,您好!”
高惠雅問道:“葉院士,您發現高純度石墨烯,使得國人計程車氣都非常高,您有什麼話對國人說的嗎?”
葉非笑道:“高純度石墨烯只是我們晶片研究的第一步,接下來我會向著石墨烯提純技術研究,製備出純度更高的石墨烯晶體。”
“還會研究可以製備尺寸更小的石墨烯晶體。”
“當然,備件質量問題和相對壽命問題,也是我研究的重點。”
“說到製備尺寸更小的的石墨烯晶體,便不得不說到EUV光刻機,這也是我以後研究的重點。”
高惠雅問道:“葉院士,EUV光刻機,這是國人非常關心的問題,據我所知,別人都說光刻機的製造比原子彈還難,是如此嗎?”
“是的!”葉非點頭。
“葉院士,在光刻機上,我國還面臨哪些難題,多久能研究出來?”
“有兩個難題!”葉非豎起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道:“第一個難題是鏡頭精準度不行。”
“眾所周知,光刻機好似照片沖印一樣,需要將掩膜板上的精細圖形透過光線的曝光印製到矽片或者碳片上。”
“所以,它對鏡頭技術要求很高。”
“只有光刻機鏡頭的效能足夠好,才可以在繪製電路圖的時候不會出現偏差。”
“但我國目前技術不足以研製出精度足夠高的鏡頭。”
“第二個難題是,光刻機是一個很精密,很複雜的機器,它裡面有很多零部件。”
“而某些零部件,我國還無法透過機器生產,只能透過手工。”
“這也導致我國的光刻機無法大規模生產。”
高惠雅道:“這也就是說,最難問題是光刻機鏡頭技術問題。”
“是的!”
高惠雅問道:“葉院士,您什麼時候開始研究光刻機?”
葉非道:“光刻機是一個高精尖研究,至於什麼時候研究,我無法知道,但我會在合適的時機入場。”
高惠雅笑道:“那預祝葉院士您能一舉研究成功。”
“謝謝!”葉非笑道。
高惠雅道:“葉院士,您是Web3.0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對於Web3.0目前的發展您有什麼想說的?”
葉非道:“Web3.0它只是一個平臺,還需要各大機構和公司,以Web3.0為核心創造出各種系統和軟體。”
“短期看沒太大變化,再過五六年,這變化會非常大,過了十年,變化更加大。”
“這就好比,在一片土中撒下種子,短期不會生根發芽,過半年後,會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高惠雅道:“……”
葉非道:“……”
許久後,他們的採訪才結束。
高惠雅站起身,伸出手笑道:“感謝葉院士的採訪。”
葉非也站起身,伸出手笑道:“也感謝您對我的採訪。”
“葉院士,晚上能賞光吃個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