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獻是京都大學數學三級教授。
今年是院士增選年,最近全國許多大學,都申報院士增選。
衛獻正是稽核院士增選的人之一。
“嗯?”衛獻看著剛剛提交上來的申報資料:“葉非?中湖大學的葉非?”
“他今年才27歲吧!”衛獻詫異的道:“27歲就開始申報院士增選了?”
“是不是太早了?”
夏國最年輕的院士是盧珂,16歲上金陵理工大學,38歲成為院士,他主要研究奈米材料方面的。
同時,盧珂也是夏國獲得梅爾獎的三人之一,就是葉非前段時間獲得的獎。
衛獻喃喃自語道:“這要是增選上,就是夏國最年輕的院士了。”
“比盧珂當年還要年輕11歲。”
“即使縱觀歷史,放在全世界,也都是最年輕的院士。”
“牛頓是29歲成為院士,愛因斯坦是34歲成為院士,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是29歲成為院士,保羅.狄拉克是28歲成為院士,彼得.舒爾茨是29歲成為院士,海森堡是32歲成為院士,霍金是32歲成為院士,陶哲軒是33歲成為院士。”
這幾人全部是歷史上和現代全球活著的最年輕院士。
保羅.狄拉克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主要奠基人之一。
彼得.舒爾茨是德意志天才數學家,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海森堡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
至於牛頓和愛因斯坦,就沒必要介紹了,地球人都知道他們。
衛獻搖頭輕笑道:“這要是讓他當選上,會震驚全球的。”
“更何況,葉非當選的還是夏國的院士。”
“全球人都知道,夏國院士的含金量最高,難度最高。”
接著,衛獻想到葉非的成績,皺眉道:“以葉非的成績,是可以進行增選院士的,也符合所有要求。”
“只是他增選的是數學院士,以他當前成績增選不上啊!”
“除非在今年十月份前,在數學領域做出耀眼的成績。”
“可是,數學太難了,要在短時間做出耀眼成績,這怎麼可能啊!”
衛獻不瞭解葉非,也沒見過葉非,才說出這樣一番話。
要是他了解葉非,就不會說出這番話了。
葉非的研究速度是可以用世俗標準能衡量的嗎?
衛獻讓葉非透過稽核。
畢竟,葉非是符合院士增選標準的。
不管是年齡、學歷、背景,還是工作年限,都是符合的。
之後,衛獻打電話給稽核司司長。
“司長!“衛獻笑道:“剛剛我這裡接到一份院士稽核申請的資料,是中湖大學葉非的。”
“就是那位研發出非對稱加密、發現C72富勒烯的葉非?”司長問道。
“是的。”
司長詫異的道:“葉非今年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