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看著他,惡狠狠地道:“俺踹你三腳,是因為伱只能承受三腳,而不是我只能踢你三腳!”
眾人一陣大笑!
惠王府的長史及屬官安排妥當。
吳王府的長史一職,朱允熥非常關心,不知道老朱會派誰去。
王府長史,相當於一國丞相,掌王府政令,總管王府事務。
既然朝廷的官員,也是王府的官員,事關王府與朝廷的事,皆由王府長史奏上。
如國藩王有過失,朝廷會責問長史。
藩王若是犯了大罪,朝廷會殺掉長史,以警示藩王。
等了幾天,朱允熥才等到自己的二把手。
朱元璋派往吳王府的長史,名叫李志剛,也是大本堂的侍講學士。
平日裡他對朱允熥非常客氣,客氣到連朱允熥都覺得莫名其妙的。
“吳王殿下,臣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朱允熥莫名其妙地看著他:“李長史的意思是?”
爽朗一笑,李志剛說道:“臣早就看出殿下不是凡人,心中已然生出追隨之心。”
說完,納頭便拜。
“......”
二人客套幾句,李志剛眸中泛著精明:“殿下,臣以為王府中缺了些生氣,不如招攬一些名士文人?”
眼下朱允熥最需要文人支援,有自然好。
這傢伙,倒有幾分眼色!
朱允熥問:“不知李長史有哪些人推薦?”
“臣有個朋友,名叫解縉。”
提起解縉,朱允熥這才想起對李志剛的印象。
歷史上,永樂朝遷都北京,就是李志剛最先提出來了!
此人眼光毒辣,最善揣摩人心。
燕王朱棣奉天靖難,他早早投了,永樂朝官拜禮部尚書。
朱棣當皇帝后,將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的李景隆,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靖難功臣們不服,於是李志剛主動彈劾李景隆,說他有不軌之心。
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至死。
有人說李志剛善於奉承獻媚,連朱棣身邊的太監鄭和,關係都處理的非常好。
其實這種人,在官場上很吃得開。
朱允熥笑吟吟道:“好,就讓你的朋友解縉過府,孤要親自見他。”
“是,臣這就寫信!”
李至剛與解縉私交甚厚,歷史上兩人發達後,關係急轉直下,開始互懟互噴,落井下石。
此時,他們沒有利益衝突,還是好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