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火箭燃料的造價非常高,而且我國的原料儲量並不佔優。所以在航天技術的發展上,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多少都會受到一些限制。
其實就和汽車燒汽油的道理一樣,原油儲量低,勢必造成汽油價格高。要不國內很多人都說,現在是買得起車,加不起油呢。
為了克服原油短缺這個弊端,我國已經積極開發新能源技術,據說未來幾年裡,或許我國可用電能源替代汽油,成為汽車的新一代動力。
中國人的智慧,從幾千年前就領先全世界,尤其創造力無人能及。現在全世界很多現有科技,都是在中國歷史發明的基礎上,推研而來。
“指南針”系列衛星和“羅盤”系列航天船便是如此,完全打破傳統科技束縛,另闢蹊徑,可以說是邁出世界航天技術跨時代的一步。
工作原理也很簡單,進入太空最大的阻礙就是引力,指南針衛星就是反其道而行,透過製造並放射特殊磁場作用,在太空和地球之間,建立一條相對無重力通道。而羅盤航天船就是透過這條通道,穿越大氣層,進入宇宙空間。
孫教官詳細說明了整個過程。首先設定好飛行軌跡,羅盤壹號會透過自身的飛行裝置升空,就是那些扇葉的作用。在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指南針軌道衛星就會開啟減重力通道,然後羅盤航天船利用自身飛行裝置以及推進裝置,用最短的時間衝出地球。
這其中有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就是速度。在減重通道開啟時,羅盤壹號會達到非常快的速度,快到我們無法想象。因為無重力通道開啟時間會非常短,只有十幾秒的時間。
火箭的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秒,可以抵抗地球引力。然後會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11.9公里/秒,來抵抗太陽引力。而且現如今都是多級火箭,在飛行過程中要不斷分解,來減低自身重量,加快速度。
羅盤號飛行船雖然規避了這些問題,但在速度上有了非常高的要求,資料預算顯示,在速度最高點時,會達到3500米/秒,也就是時速達到了210公里,已超過音速的十倍。
我聽孫教官一直都說所有的資料是透過預算而來,便驚奇的問他,難道說羅盤壹號還沒有進行過正式飛行嗎?
孫教官和其他教官對視了一下,對我緩緩搖了搖頭。
沈豪驚訝的問道:“什麼意思?難道我們是第一批小白鼠嗎?”
孫教官連忙為我們解釋說:“安全問題你們不用擔心,雖然還沒進行過實飛,但模擬飛行已經進行了無數次,完全不會有問題的。”
七星這時說道:“可是這麼快的速度,完全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這個問題我們是如何解決的?”
孫教官放出羅盤壹號主艙的解剖圖,對我們說:“你們看,主艙室是三層防護設計,尤其最裡面的第三層,就是抗高速減壓裝置。而且主艙內還有休眠保護艙,可以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度過這段最難熬的時間。”
我驚問道:“我們進入休眠狀態,難道說羅盤壹號完全是無人駕駛,自己飛入外太空?”
孫教官回答:“沒錯!出發時我們全體會進入休眠保護艙,當艙體密封之後,會在裡面注滿水,也就是說我們會進入水下漂浮狀態。同時利用藥物,我們的神經還會進入深度休眠狀態,這樣我們的五感會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對外界沒有知覺。這樣做無論從身體和心理各方面,都有效消除高速對我們帶來的危害。”
這種方式倒是挺奇特,就是不知道效果怎麼樣。雖然孫教官一再稱這種方法已經經過周密的計算,不會有問題,但畢竟沒有在實踐中使用過,我心裡還是挺沒底的。
十天突擊培訓轉眼就結束了,要求我們掌握的技能與知識,就像囫圇吞棗一樣灌進了腦子裡,記住是記住了,可離融會貫通還差的很遠。自打四位教官加入聯合行動組之後,我們就知道專業性跟人家比,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也幸好有他們的加入,很多專業性工作就全交給他們來做,我們D.R.T成員更多的是配合。
出發的日子,定在我們到達這座地下基地的第十一天早上。我還挺奇怪這麼秘密的行動,為什麼會選在白天進行。趙教官卻故弄玄虛的對我解釋,白天才是我們最不容易被發現的時間。
這次行動受到了整座基地的重視,在我們出發之前,很多基地裡的戰士就等在發射臺來送我們。這不只是一次危險的救援行動,而且還是羅盤壹號首次載人飛天,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九個人先換好了太空護體服,然後在衛兵的帶領下,來到一條通往發射臺的地下通道之中。在那裡,我們接受了基地領導的接見,最高首長是一位六十多歲,精神矍鑠的老人。他沒有穿軍裝,看不出官階,但從他的氣魄來看,絕對是將軍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