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對名單中一個企業印象最深刻,那就是東湖重工。現在的東湖重工,企業產品滯銷,企業負擔很大,已經是走投無路,無人敢接。而幾年後,東湖重工竟涅槃重生,成為東湖最大的上市企業,市值達到千億以上。
現在撿了這個企業,就相當為以後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金雞。
沈浩毫不猶豫地指著東湖重工對高明遠說:“東湖重工,我就要它了。”
“阿浩,你可不要貪大。東湖重工雖然如果做到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益,可要是處理不好,它就是一個吸金的無底洞,風險很大啊。裡面有幾家風險小一些的,比如華峰印業、東湖民建,這些企業負擔不大,容易很快盈利。你要是做得不好,到時燕玲可能會來埋怨我,那我就慘了。”
“高叔叔,我也知道東湖重工的風險大。但風險大,收穫才大。這樣的企業對我才有挑戰性,那些容易的,還是留給別人吧。你不會是不相信我的能力吧。”
“阿浩,如果非要說,東湖重工交給誰我最放心,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要是你真的確實是想要東湖重工,我一定包你拿到它。”
雖然沈浩看上了東湖重工,可它的收購程式還是按國家的要求進行的,只是沈浩此時並無其它的競爭對手,一些有錢有能力的人,都有了各自的目標,一些想要東湖重工的人,卻沒有資金。
東湖重工由浩瀚文化公司收購的公示,在東湖重工公司裡面公示了七天,並沒有人到省企業改革辦公室進行反對。
所有東湖重工的員工都知道,工廠是要讓別人公司或是私人收購的,現在由浩瀚文化公司收購,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廠裡的管理層也對下面的員工做了各種安撫工作,向大家說明浩瀚文化公司的實力與能力。
浩瀚文化公司的實力很多人都清楚,可它管理與發展企業的能力,也一樣的厲害嗎?
此時的東湖重工其實沒有能力自己選擇去向,如果沒有人收購它,那麼它的下場就是破產,解散整個公司,將資產拍賣。
據省國資辦的估算,東湖重工的資產在一億五千萬,而它的負債則高達二億六千萬,缺口為一億一千萬。銀行現在已經沒辦法給東湖重工貸款了,因為它沒有償還的能力。
沈浩和齊青此時正在東湖重工的會議室裡。齊青是代表,沈浩的角色,只是她的秘書。
會議室裡,坐著的是十一位東湖重工的中層管理人員,還有十二名職工代表。東湖重工的原廠長已經辭職,只剩下三名副廠長和四位科室科長,四個車間主任。十二名職工代表,其中十人都是下面的普通職工。
陪同齊青和沈浩來東湖重工的還有高明遠的秘書,廖斌。
此時,齊青正對著東湖的員工說話。
“東湖重工的同志們可能心裡還是有疑慮的,浩瀚文化到底能不能讓我們東湖重工得到重生。有了解我們公司的人可能知道,浩瀚文化並不只是做文化產業的,我們在嶽州的雁翎電子公司,員工接近二千人,跟東湖重工的職工人數一樣多。浩瀚文化的優勢在於,它的眼光不僅是在國內,它還在觀察全球的發展,參與全球的競爭。東湖重工不缺管理人才,也不缺技術人才,它缺的是戰略人才,它缺少看清國際競爭的眼光。浩瀚文化的加入,正好彌補了東湖重工這個缺口,所以,我敢說,東湖重工,不出五年,必定重現往日的輝煌。”
東湖的二十三人鼓起掌來,齊總這些話,真的是一針見血。
“重振東湖重工,當然不是靠嘴皮子。下面我說幾點措施。
一、針對東湖重工的二億六千萬的負債,國家承擔了其中的一億,剩下的一億六千萬,我們已經跟相關銀行及公司商定,將分五年內還清,分期付款。即使東湖重工還下起,我們浩瀚文化還,浩瀚文化做為擔保的第三方,還是很可信的。
二、馬上深入研究市場的需求,推出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其實我們在座的東湖重工的人都知道,我們東湖重工生產的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都是優質產品,用十幾年不會壞,只是價格比別人貴很多。我們總是自豪地說,一分錢一分貨嘛。可是市場不買我們的帳。現在很多都是個人承包的公司,他想要的是在三五年內就收回成本,就要賺到錢,他看不到十幾年那麼遠,他為什麼要花更多的錢去買一臺能用十幾年的機器?
三、加強內部的管理,不能讓職工們沒事可做。人不做事就會生鏽了,廠裡沒事做,我們走出去,可以組織修理小組,出去找事做。
其它還有一些想法,到時大家一起研究具體的做法。”
東湖的二十三人又鼓起掌來,對齊總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