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喆的問話,武明看了看趙喆,很是認真的說道:“你以為我不著急啊,但是時機未到啊!”
聽了武明的話以後,趙喆立刻收起來了吊兒郎當的樣子,也變的很嚴肅的問道:
“國師在等什麼時機?難道國師等的是你調遣到交趾郡的那百萬大軍,雖然我不知兵。
但是我知道的是,只要有好的將領帶領,咱們大宋朝境內的的那些禁軍也不是不可一戰的。
另外西北邊境的戰事基本上也已經平息了下來,咱們可以只留下西北的府軍鎮守那裡。
同時把種家軍的十萬人馬調撥回來,再加上在西北以西還有和種家軍的戰力不相上下的折家軍。
這樣一來,拼拼湊湊的湊上個五十萬大軍還是不成問題的,以種家軍和折家軍為先鋒。
以禁軍們為後續部隊,再由國師你親自統帥,帶上你還留在梁山的將領,滅掉金國和遼國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聽了趙喆對宋朝軍事力量的分析,武明笑了笑,說道:“陛下分析的到是沒有一點點的差錯。
但是陛下卻忘記了最最關鍵的一件事情。要滅金國和遼國不難,可以說是反手即可滅掉。
但是陛下有沒有考慮到,咱們大宋朝把這兩個國家滅掉以後,如何管理?咱們大宋朝現在缺乏的是管理人員啊。
想必陛下一定會說:就參考西夏郡的辦法,從金人和遼人裡面挑選優異者管理他們。
這個辦法在西夏行得通,但是在金國和遼國卻行不通了。遼國建國百年,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
讓他們臣服大宋,那是很難辦到的,即使他們表面臣服了,如果沒有長時間的文化侵蝕的話。
他們遲早會反的,而金國卻恰恰相反,他們才從深山老林之中走出來,說白了的話還還屬於野蠻人的範疇。
你給他們談教化,無疑是對牛彈琴,而西夏則是建國只有幾十年,他們剛剛脫離了野蠻人的範疇。
同時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因此他們是比較好教化的。至於遼國和金國。
則必須派遣咱們大宋朝的官員前去管理才行,我所謂的時機,就是這次開科舉以後的時機。
當這次文科考試以後,咱們大宋朝廷也就有人可用了,也就有可以派遣到金遼兩地的官員了。
到那時候,我想,遠在交趾郡的梁山討逆軍也能完成任務成功回返了,到時候不用再調兵遣將。
只需派遣一隻二十萬人的大軍就可以輕鬆的滅掉金遼這兩個不停的互相消耗的國家了。”
聽了武明的講解以後,宋徽宗趙喆恍然大悟,他點頭道:“原來如此。”緊跟著又擔心的問道:
“只是,不知道派遣二十萬大軍前去滅金滅遼,這兵力恐怕不夠吧,金遼兩國雖然不停的在打仗。
在消耗,可是他們兩個國家拼拼湊湊的,怎麼也能湊出來五十萬大軍吧。”
看著趙喆滿臉的求知慾,武明決定繼續給他解惑,不知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的。
這個趙喆起碼有不懂的還知道問個清楚明白,就這一點,他都比他的那幾個兄弟強得多了。
武明笑著對趙喆解釋道:“陛下,想必你一定聽說過:兵貴在精而不在多這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