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下去,只怕去歲年底,陛下之所以將那數百名犯官押入詔獄,就是為了這一天。
這大半年來,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
陛下為何反常的要壓下那一道道的奏疏,為何要力保下那數百名犯官。
陛下為何因數百狂生請陛見之事而暴怒,並引出變法一事.
此時都有了個答案,就是為了這一天的到來。
一切都是為了讓這數百犯官前去變法。
明明是早有算計,如今卻又是裝作沉吟,又是裝作靈機一動的模樣,說什麼突的有了個想法。
陛下變了,而今許多事都是有了定計才與他們商議,明明自己是朝中的公卿,是站在權力頂峰的人物,是輔弼君父,致君堯舜上的人。
但參加這等午朝,有好些時候,感覺不像是在商議國事,倒覺得自個兒像是在走過場。
偏偏陛下又裝出一副,是在與他們商議的樣子,以此來讓他們有參與感。
還挺照顧他們的情緒。
“諸卿都不說話,可是覺得此事不妥?”
“勞陛下久候,臣等失儀了。”
劉健先深施一禮,隨後才抬頭道:“陛下,此事臣倒是並未覺得不妥,臣遵陛下之意。”
其餘人也盡皆躬身,“臣等遵陛下之意。”
讓這些犯官去推行變法,實在沒什麼可爭的,不讓他們去,還能讓誰去?
畢竟這絕對是個得罪人的差事,其危險程度堪比京察,搞不好都可能有性命之憂。
南直隸,北直隸的水可深的很.尤其是南直隸。
自太宗皇帝遷都之後,便將這南京定為了陪都,還創造性的搞出了兩套班子。
京師順天府這裡有的衙門,南京那邊基本上都有。
雖說,總有把某某官員丟到南京養老的說辭,但這是戲稱。
應天府的那套班子,是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權的。
南直隸又是大明朝最富庶的地區,富戶豪紳多如牛毛。
那邊的江南貢院,天下一半以上的官員皆從那裡頭出來。
各種勢力交錯,千絲萬縷的關係,神仙去了都萬難理清。
在那變法,不單單是水深的問題,畢竟是江南,各種湖泊還多,說不定就會不慎落水什麼的。
“現下出徵倭國在即,此次由誰領兵,兵部可曾拿出了決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