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帝制社會,許多看似不可能的政令,只要皇帝決心推行,並將其提升至國本,國策的高度,就一定能推行下去,結果或好或壞,但終究是有個結果。
弘治皇帝想修路,但卻推行不下去,因為國庫很窮,真的很窮。
於是只得將這個問題拋向會掙錢的人。
“朕方才提出那商鋪之事,並非是要見罪於你,只是想說居正貫會弄財,想向你問策,讓你想個法子看這路如何修。”
夏源眼角一抽,貫會弄財,這聽著好像不是什麼好話。
好吧,要大度,咱不計較這個。
“就算陛下不問,臣也是要說這個法子的,承包制。”
“承包制?”
“對,承包制。比如要修一段青金石路,這一段路大約二十里地,朝廷先估算一下價格,而後召集那些商賈來競標,說朝廷出銀子,把這路交給他們修.”
“讓商賈修路?”
話說一半,弘治皇帝的眉頭已是皺在了一起,“修路這等國之重事,豈能交給商賈?如何能交給商賈?”
說到此,朱佑樘更是連連搖頭,“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
見皇上那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夏源就不覺的在心裡嘆氣。
野史中曾記載沈萬三幫著修城牆,又出銀子犒賞三軍,最後被朱元璋以邀買民心,邀買軍心的罪名給弄死了。
這雖是野史,但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時代對於商賈的打壓,士農工商並非一句空話。
在這些統治者的眼裡,商賈如何能跟朝廷大事扯上關係,這簡直就是在侮辱朝廷。
夏源也不想說什麼商賈有多重要,什麼商賈是國家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沒用。
直接切入弘治皇帝的要害,“陛下,但這樣最能節省銀子,能節省無數的銀子。”
“.”
此言一出,果然造成了暴擊,人窮志短的弘治皇帝沉默一會兒,表情鬆動下來,“你詳細說說。”
“找這些商賈來,朝廷說要將這段路承包出去,讓他們開始出價.”
朱厚照在旁邊插嘴,神靈活現道:“這個本宮曉得,所謂價高者得,是也不是?”
夏源斜睨他一眼,那目光裡分明帶著惋惜,多好的孩子,為什麼是個智障。
那一瞥,朱厚照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的冒犯,惱羞成怒,衝著他齜牙。
“價低者得。”
說了這一句,夏源把目光轉回去,“比如有人出八千兩,有人出六千兩,還有人出五千兩,誰出的價格越低,朝廷就把這段路交給他們,五千兩最低,就選那個五千兩的,然後給他五千兩,讓他去修這條路。”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一陣,“如此一來,這價格倒是可能會壓低下去,也確實會節省銀子。”
“不是可能,是一定。”夏源糾正,“只要他們想賺這筆利潤,就會不停的出價低,出到不能再出為止。”
“然後呢?”
“然後朝廷就不用管了。”
“不管?”
“噢,也不是不管,這競標的時候還要讓那些商賈帶上修路的方案,這路如何修,什麼時候完工。這些都要寫清楚,並讓專人審查。等銀子撥出去,這位成功競標的商賈便自個兒去招募人手,購買材料,開始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