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直接關乎到了最根本的力量,是比黃金、白銀、珠寶乃至人世間的一切都更加珍貴的東西!
這種東西有再多,怕是都很難去和外人分享!
在那群佔據先發優勢的傢伙還沒有徹底成長起來之前,理當是極端排外,只有等到自己吃到盆滿缽滿之後,才會從指縫裡漏一點出來才對。
怎麼可能像這樣,廣邀同道?
除非天地靈氣盡數復甦,否則以塵世中唯一能夠修行之地的不周山脈,哪裡有什麼競爭者?
“諸位是否心中有所困惑?”
陶述善眼看氣氛已經顯得有些冷場,倒是心知肚明為何如此,當下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仙道的晦澀艱深,何止百倍於武道?武道修行,大多時候只看自己,便是有需要旁人的地方,也多是食補和藥浴,縱是沒有這兩樣,也不一定不能成就宗師。”
“但是!”
陶述善話音一轉,又道:“仙道卻是不同!仙道之路何其多,何其之漫長!獨木難支的情況,屢見不鮮。就拿近的來說,仙道之中有百藝,最為知名的理應是煉丹、畫符、佈陣、煉器,這四樣無論是哪一樣,對於修士本身的提升,都是顯而易見的。
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天資,很多擁有修行資質的人,想要掌握仙道中特殊的技藝,都是得不償失,天資不足。
周山倒塌,那場紛亂過後,不周山脈立於塵世已有四十餘載,可在其中的絕大多數修士,都只能自己修行,掌握一些最基礎的技藝,精進不得,修行進度頗為緩慢。
想要一覽仙道的盛景,不周山脈的修士數量少了,太少了!連湊出最基礎的修仙四藝都是難上加難,遑論更為繁雜的修仙百藝之術?
正是因此,我們才要廣招同道,一同在人間復現出仙道的盛景,這其中少不得無數道友的一同努力,否則怎敢稱之為人間仙庭?
除此之外,還希望有天資縱橫的道友,能夠與大家一同去探討前路。仙道之路雖已復現在了人間,可並不代表仙道真的來了,很多境界只能夠在典籍中略略窺覽一二,落到實處去卻是難上加難。
大家匯聚在一起,定期講述一下修行的心得,思緒碰撞,彼此啟發,欣欣向榮,豈不美哉?”
一通長篇大論,算是略略解答了夏朝宗師們心中的疑惑。
但到底有沒有真的信服,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不過好歹這一次起碼沒有再次冷場。
“原來如此,不周山脈的那群道友當真大度,讓我輩汗顏了。”
當即便有宗師說道。
“哪裡的話?仙道之路剛剛復現在人間不久,所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絕非一小撮人能夠獨佔,池塘裡的王八也變不成真龍。
諸位皆是宗師,在這裡吾也不說那些漂亮話了。諸位抿心自問,一國,能有多少宗師?相比於一個個拉著孩童,大海撈針般的檢測,宗師才是能夠直接修行的關鍵之人,而想攔下宗師,哪裡有那麼容易?
與其敝帚自珍,徒增傷亡,還不如賣宗師一個面子,大家共同促進來的好些。”
陶述善頗有種開誠佈公的意思在。
仙道雖好,卻也不代表低境界的修仙之人就能碾壓武道。
宗師,可是塵世中頂峰的那群人,絕非螻蟻。
對於普通人,他們可以予取予求,肆意擺弄、搓扁揉圓,可對宗師想玩這一套,真以為宗師之禍跟你開玩笑的?
說到底,三十餘年間,不周山脈中還沒有誕生出能夠壓服塵世所有宗師,讓他們不敢造次的強者。
與其挑戰塵世所有想要修仙的宗師,不如直接拉攏過去。
反正滿打滿算,宗師才有多少人?
便是富強如同此時的夏朝,滿打滿算也才九位——其中有兩位黃土已經埋到了脖子處!
給宗師開啟方便之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這份情,還是要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