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每個人都是五行俱全之體,幾乎沒有例外。但若是要修行,還需要更詳細的劃分。不同的人,對於五行本身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內在的差異甚至比人和狗都要大。”
陶述善解釋道:“就算是五行俱全,五行本身也難免會有所差異,大部分人也不會絕對均衡,只要五行差異的不太大,便算俱全。而對於仙道而言,靈根本身就意味著對於靈氣的親和力,親和力越高,越容易吸收靈氣,自然也就能夠更快的成長、突破。
雖然普通人也能夠緩慢的吸收靈氣,可那種速度實在太慢,慢到與絕路無異,跟真正具有天賦者相比,就像是吸收一滴水和吸收江河湖海的區別一般,終生無望大道,不值一提。”
靈根,或者說五行本身的親和力,代表著吸收和煉化靈氣的速度。
普通人不是真不能吸收靈氣,只是吸收的太慢太慢,終其一生都沒有像樣的成效,不足道也。
這是一道天然的壁壘,橫隔在所有人面前。
“那,五行靈根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鄒聃立刻問了出來。
“如果將單一靈根吸收靈氣的極限速度劃分為一百,那最少也要二十才算能夠攀登仙道,也就是下品靈根,四十則是中品靈根,六十則是上品靈根,八十便是天靈根了。”
陶述善說道。
“那一百的極限之數呢?”
“一百之數.”
陶述善搖了搖頭,說道:“那就是貨真價實的異靈根了,但不可能出現在人的身上。人本身五行俱全,再怎麼有天賦,也不可能到極值。除非是某種特殊的生靈,才有可能做到,而且極端稀少,千百年不一定出一個。”
人生來便五行俱全,全都沾點邊。
哪怕在單一方面極具天賦,也不可能別的地方都不管不顧,除非本身就不是人。
“能夠有下品靈根,便算是萬里挑一。天靈根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哪裡有那麼容易?好訊息是,任何一位渡過五行交感的宗師,資質再差,各方面靈氣的感知度最少也有二十之數,定是修仙的苗子。”
陶述善說道:“好高騖遠可不好,能有機會修行仙道,已經領先別人太多了。”
塵世頂峰的宗師,到他口中就成了修行仙道的苗子。
足以見得武道和仙道間比之鴻溝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差距!
“這麼說來,下品靈根和天靈根,吸收靈氣的速度就差了四倍?”
這一次,則是顧擔發問。
“沒錯,就是這麼殘酷。”
陶述善點頭,“天賦高者,數倍領先!”
顧擔若有所思。
難怪會將對靈氣二十的吸收速度劃分為下品靈根——低於二十,那與天賦高強者差距就實在太大,大到便是有所機緣都難以追趕的程度。
下品靈根,需要花費四倍的時間和努力,才能夠勉強追趕上天靈根的進度!
“您這裡,可有檢測靈根的手段?”
諸位宗師面面相覷後,有人開口問道。
他們心中已經有了底氣,反正宗師是絕對能夠修仙的。
但是,誰不希望自己是天靈根呢?
直接變成宗師中的人上人!
五行俱全與五行俱全也不能一概而論!
“仙庭之中,有試靈石,但塊頭太大,實在不好帶出來。諸位宗師若是想檢測自身資質,修習仙道,自可前往不周山脈。
反正俗世之中並無靈氣,便是知曉自身資質也無甚用處,定是要去不周山脈走一遭的,因此商會也就沒有攜帶。”
陶述善微微聳肩,滿臉抱歉的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