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後,她們無一例外,成了在風俗店謀生的年輕販春娘。
東京啊,真是一個迷人而又殘酷的好地方!
讀到這些劇情時,梅吉想到的,更多的都是他的童年經歷。
不完善的“東京人家庭”讓他淪落至此,其他記憶早已模糊不清,但兒時的苦悶和焦慮則是一輩子的記憶猶新。
“‘東京人’的生活就像是一張細密的網,他們用自己昔日的熱情和期待編織成了這麼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然後再將自己最後的自由鎖死。”
梅吉無比贊同北川老師用旁白模式寫的這句話。
兩人同時看完了這一期的連載內容,然後又同時發出了一聲暢快的呼聲。
公園長椅上的不少小情侶也在看《文藝》,在看過新的《東京人》內容後,此時心中的感慨絲毫不弱於梅吉兩人。
北川秀寫的這部新書,故事劇情裡沒有像《半澤直樹》那麼撕心裂肺的矛盾衝突,沒有尋死覓活的情感糾葛,只是淡淡地、緩緩地展開人設,寫的雲淡風輕,娓娓道來,卻那麼的引人入勝。
只是感覺好看的讀者們大多說不出來《東京人》給他們帶來的奇妙感受。
梅吉和弓子絞盡腦汁都描繪不出一絲絲當下的心情。
不過竹內治等大學教授看的很明白。
《東京人》和北川秀以往的幾部作品都不一樣。
其中的“北川秀風”幾乎為零。
從客觀角度說,竹內治他們都覺得“北川秀風”最能體現北川秀的文學創作實力,也是他未來在世界文壇封神的一大重要原因。
《青春三部曲》、《國境》、《人間失格》、《伊豆的舞女》、《雪國》這些就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可現在,看過了《東京人》後,他們的觀點又改變了。
“重劍無鋒,大巧若拙”,這才是寫文的真正至高境界啊!
《東京人》這部書,北川秀透過介紹小山敬子的人生和她的家庭,以點帶面,折射出了一大批“東京人”的生活現狀。
這些看似平淡瑣碎的事情,在每個社會、每個階層都會存在,北川秀從這些凡人凡事中挖掘出悲歡離合的人間冷暖,揭示人心的孤獨和寂寞。
在讓讀者們品嚐生活的苦澀時,又能直接體味到現實的殘酷、無奈和哀傷。
“東京人”的現狀就是未來隔壁許多大都市年輕人的現狀。
魔都打工魔都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一輩子不可能做魔都人!
略帶超現實主義的寫作色彩比北川秀某些作品裡的“死亡美學”衝擊性更大。
作為一部純文學作品,《東京人》完美接住了《雪國》完結後的熱度。
北川秀也靠著這部新作品再度於世界文壇聲名大噪。
隨後離譜的事情又來了。
美國普利策獎那邊,聽說已經開始考慮將今年的獎項頒發給北川秀。
這個沒有被證實的訊息一經傳出,英國布克文學獎也開始蠢蠢欲動。
去年北川秀榮獲布克國際獎,還曾因此一度遭到許多讀者的非議。
今年布克文學獎的評委會甚至打算繞過這個國際獎,直接把本土文學獎頒發給北川秀這個外國人。
不過這個訊息是不是真的,光是它帶來的大波熱度,就讓剛翻譯了沒多少的《東京人》在海外熱銷起來。
6月18日下午。
Oricon公司罕見的發了一期增刊,又和六大電視臺進行了磋商,最終決定於下午三點播報一個插播新聞。
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6月號《文藝》只是半天就在日本國內狂銷89.3萬冊!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首刷日破新紀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北川秀的好像就沒有上限似的,總能在大家都以為到極限時,又給你往上躥幾下!
這些事的正主,正忙著給女兒兒子換尿不溼的北川秀完全沒關心這些玩意兒。
最近夢子她們去巴黎旅遊,照顧兩個小傢伙的重任全部壓在他肩上後,北川秀現在連諾獎的事都懶得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