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北川老師說這個結局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
薰子記得在淺草神社時,提及《惡女》的結局,北川老師無奈又堅定的眼神。
他明知這麼寫會讓讀者感到不適,但還是這麼做了。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北川秀用了隔壁的一句古話,給《惡女》蓋棺定論。
正如北川秀所料,1998年10月號《文藝》發售後不久,《惡女》完結章帶來的巨大反響瞬間淹沒了整個文學市場。
寺田立美的“黑化”,林真須美的死因,都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將重要人物往“黑化”與邪惡方向寫,在日本文學歷史上,都絕無僅有。
這需要創作者有極大的勇氣,對自己的讀者十分了解,也得對自己的創作能力十分自信。
《惡女》是北川秀借真實案例改編,結合同名電影,加上自己的文筆雜糅而成的“半原創”。
在他的寫作生涯裡,這應該是一座新的豐碑,對他自己而言。
《惡女》最後的反響,也是對他這三年來孜孜不倦學習努力的真實反饋。
他究竟有沒有靠自己的寫作能力往更高的山峰攀爬的可能,《惡女》就是驗證這個的第一步。
最後的結果對北川秀來說,屬於不好不壞。
10月號《文藝》首刷日銷量再度突破100萬冊,達成歷史首次“百萬三連”的驚人成就。
《惡女》完結章的熱度之大,讓財團完全控股的知名書店都不惜陰奉陽違,頂著壓力偷偷售賣《文藝》。
不過對於《惡女》的bd結局(bad end,壞結局),讀者們意見不一,有讚歎北川秀筆力鬼斧神工,又上了一個臺階的,也有破口大罵,說他不給任何希望的。
完結章釋出後不久,寺田立美便從東京放送TBS離職,坐著前往倫敦的飛機永遠離開了東京。
這是她寄來醫療報告和自己的記錄本後,與北川秀協商過的退路。
現實中的寺田立美終究是沒有繼承林真須美的遺志,在失去一切又大徹大悟後,她選擇離開日本,去海外深造,開啟新的人生。
這也是北川秀敢把最後結局寫成這樣的底氣之一。
原本還想借機炒作寺田立美的無良媒體們吃了癟,就把怒氣發洩在了《惡女》上。
正好現在是兩大財團和諾獎官方怒噴北川秀的時候,無良媒體們添油加醋,火上澆油,抨擊北川秀寫書不夠正能量。
明明現在是國民低落,國家受挫的時候,不寫一些鼓舞人心的東西,故意寫這種噁心人的結局,其心可誅!
但差評歸差評,《文藝》不斷上揚的銷量卻騙不了人。
民眾都有獵奇心理,越是有爭議性的東西,他們越是想要了解。
從經濟和商業價值上說,《惡女》無疑是下半年最成功的純文學。
比《東京人》賣得還好不少,銷量都要直追《雪國》和《挪威的森林》了。
另一邊。
身處輿論漩渦中的北川秀則突然消失不見。
小淵惠三的秘書官幾次登門來訪,最後才終於得知,北川老師是跑去了東大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