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真由美拿了群像新人賞後出實體書直接跌落塵埃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北川秀這個“天下一品”根本不用擔心實體書沒人買。
這種營銷方法對讀者來說也是最舒服的模式,河出靜子她們自然不會有意見。
這種模式唯一的難點,就是需要作家擁有強悍的寫作速度和質量,不能慢,也不能拉胯。
恰恰這些全是北川秀的優勢。
“《刺殺騎士團長》的篇幅更長,我會慢慢連載,寫完這本後,我應該也不會再碰戰爭文學了。”
北川秀寫這本書的核心目標,一是為了糾正日本國民不正確的歷史觀,一是用超高銷量作品給有馬賴義補上最後一刀。
這些事看起來應該很快就能達成。
而1996年還有漫長的幾個月呢!
北川秀現在的新目標很簡單——他要嘗試挑戰下谷崎一郎的歷史地位!
最開始文抄時,他是為了還債,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為了兩世為人心中所念。
到了此時,很多期許的目標一個個都達成了。
但無論是前世的他,還是今生的他,不管是寂寂無名的小作家時期,還是名滿日本的“天下一品”時期,他都不可能繞開,不可能忘記那個東西——
諾貝爾文學獎!
當然,這個野望說出去會比挑戰谷崎一郎還要令人驚詫,即便是現在的他,也不能隨意和別人說這個。????但這就是他的最終目標。
要達成這個最終目標,他得先完成一個前置目標,那就是挑戰谷崎一郎的歷史地位。
北川秀不指望一次就能評上諾獎,那太扯淡了,歷史上不知道多少名人文豪一輩子陪跑諾獎,有的死後才被說夠格,有的沒死就一直陪跑。
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文抄村上大神,然後成為第二個村上春樹。
所以他的前置目標便是先爭取拿到一次提名!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諾獎評委會會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
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且評委會規定不得毛遂自薦。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也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
每年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
到每年10月中旬,評委會將公佈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每年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分別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瑞典國王及王后出席並授獎。
今年的諾獎提名肯定和北川秀沒關係了,但要爭取明年的諾獎,他必須這個月起就開始有重量級的作品問世,在次年1月底前,爭取被提名為候選人。
因此他繼《奇鳥行狀錄》和《刺殺騎士團長》後的新書,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