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五大純文學雜誌間的競爭就和日本六大電視臺爭搶黃金時間段的播放量一樣。
市場就那麼點大,狼多肉少,廝殺到最後,一定有人先撐不住倒下。
《文藝》這波是徹底站穩了,10天約65.3萬冊的銷量,後面二十天隨便賣賣都能輕鬆破80萬冊,上個月的銷冠《新潮》賣了88萬冊,也就比這個資料多8萬而已。
有人穩了,絞肉場內還在瘋狂廝殺,那就一定有人要完蛋。
3月初。
北川秀磨刀霍霍,一邊打磨著《國境》最後五章的內容,一邊繼續指點麻生真由美和團鬼士郎寫,同時思考著下本該文抄什麼。
就在他各種查資料,關注最近的社會新聞時,第一個倒黴蛋終於出現了。
才把自家臺柱請回來不久的《群星》轟然倒下。
去年年末被《文藝》彎道超車後,集英社這個原本專攻漫畫行業的出版社怒而喊回《群星》的臺柱,並在1月號發售後專門出了整整一塊版面的專項訪談,告知自家讀者,臺柱會在2月號發新書,讓大家快點來捧場。
《群星》的臺柱叫貴志介,是這個日本文壇為數不多既寫純文學又寫大眾文學的“上流作家”。
北川秀在研究這個世界的日本文壇時就看過他的個人簡介和代表作。
貴志介屬於那種中規中矩,實力不突出,但也很少拉胯的穩健性作者。
但正因如此,他的新書《十三種人格》還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如水,沒什麼太大看點。
放到以前那種文壇環境,他這種地位的知名作家一發書,其他出版社肯定會心照不宣的避其鋒芒,讓他的新書先撲騰一陣,等風頭過去再把自家好書抬上來宣傳。
這樣一來,即便是這種平淡的新書,應該也能有個不錯的開局成績。
然而這次為了絞殺河出書房,其他出版社幾乎都傾力而為,貴志介就這麼倒黴的成了第一個犧牲品。
《群星》首刷日賣了約3萬冊,不好不壞,但這十天時間裡,銷量每況愈下,最後累計才賣了21.1萬冊,只有《文藝》的三分之一不到。
步入3月份後,貴志介的新書口碑越來越差,且因為主題和《秘密》相似,都是探討家庭倫理問題的,一下子讀者都被東野圭吾給搶光了。
3月初那幾天,《群星》日均銷量僅1萬冊不到,最低時只有6000多冊,直接反向登頂,和那些準一線的純文學雜誌肩並肩,徹底淪為這次銷量大戰的陪襯。
《群星》的受眾多為中二少年和小學生,它的讀者大批次流失後,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四大出版社。
中二少年們不喜歡《新潮》那個文青調調,因此《新潮》基本沒啃到《群星》的屍體,不過靠著深厚的底蘊,還是緊緊咬著《文藝》的屁股,銷量沒差太多。
《文學界》和《群像》靠著聯合徵文和一批高質量的,搶了差不多40%的讀者,讓資料稍微好看了那麼一點。
剩下的60%幾乎都流進了《文藝》的肚子裡。
不過這事的大功臣不是北川秀的《國境》,而是團鬼士郎的《親子飯》。
這篇文風內容相對低齡化,又帶有一定獵奇味道,意外成了中二少年們的心頭好!
成功絞死了一名競爭對手,北川秀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欣喜感。
他的目光始終死死盯著一出手就針對自己和河出書房,且手段十分老辣的野間佐和子。
這半截身子已經入土的老太婆比她的笨蛋女兒聰明太多。
一看到《群星》完蛋了,她立即馬不停蹄地安排各種活動,先是向公眾表態,說這次的聯合徵文絕對沒有任何貓膩。
她可以用野間家族和講談社的聲譽發誓,此次徵文從評選環節到最終的確認環節,完全公平公正,不存在一點黑幕。
社長帶頭表態了,下面的編輯部自然也跟著一起拍胸脯發毒誓,說是要是有徇私舞弊的行為,他們就全家死光光!
說完徵文的事,野間佐和子又著手做起公關工作,開始竭盡全力消弭笨蛋女兒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自從北川秀和齋藤玲奈離開,然後又拍了一部轟動全日本的《芥廾》後,坊間一直流傳著講談社壓榨員工和旗下作家,編輯以權謀私的種種傳聞。
去年下半年起,講談社的股票一路下跌,來應聘的新人也少了不少。
野間佐和子一邊開新聞釋出會親自澄清“誤解”,一邊僱傭了大量竹田恆泰這類頂尖文學評論家,硬是靠砸錢把輿論危機給度過了一半。
這些工作做的七七八八後,講談社為了挽回銷量頹勢,在3月上旬搶先一步公佈了此次聯合徵文的獲獎作品——乙武洋匡的《五體不滿足》。
這篇的獲獎倒是沒引起文壇太大的震動。
畢竟本身質量確實在一群入圍作品裡最能打,而且還有“天下一品”有馬賴義為它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