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古帶著一支霰彈槍,開著一輛租來的豐田卡羅拉,遊走在東京市內,依序拜訪評委的宅邸,一槍一個,冷靜而果決,全家老小,一個不留!
他昔日參與的作家小團體的文學同道們,坐在日常聚會的酒吧,然後呆呆地看著電視上的新聞速報:芥廾文學獎連續殺人事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然後電影在一群人的歡呼聲中結尾。
“爽太爽了。”團鬼士郎感覺看完後自己都揚眉吐氣了一番。
東野圭吾捧著劇本一臉呆滯,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千原雅人則是對市古原先所在的大公司那些醜惡事件深有感觸。
“這個.諷刺的也太精彩了。”巖井俊二忍不住又豎起了大拇指。
他對日本文壇不瞭解,最近《文學界》熱賣,芥川獎的廣告到處都是,他也只是“哦”一下,那種普通人的反應。
身為一名電影導演,他更加看重劇本的劇情和可預期的演出效果。
北川老師無疑是一名深刻知道該如何“取悅”觀眾的作家。
整個故事流暢簡單,起承轉合都十分完善,關鍵是它採用了一種巖井俊二完全沒見過的劇本創作手法。
恰到好處的先抑後揚,前面市古被壓迫的多慘,對獲獎多麼期待,後面的爆發就多麼精彩!
北川秀看到他們的反應,就知道這個電影文學劇本已經穩了。
電影劇本改編自他剛寫好的《芥廾文學獎連續殺人事件》,因為要拍攝,所以劇本和稍微有些出入,劇情更加凝練和緊湊。
而則是以他個人的考量為主,考慮到市場環境和讀者閱讀習慣,內容上更漫長,情緒更為飽滿圓潤。
雖說本質乾的是文抄公的活兒,但《人間失格》告訴了北川秀,單純無腦一比一復刻肯定不行。
他要加入時代元素,要契合90年代的日本受眾,甚至得加入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改編。
北川秀要成長為一名“天下一品”,只是單純文抄是不夠的,他得文抄同時進行思考,然後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水平。
自身能力和展現的能力太割裂,終究會出問題。
所幸前世好歹是個文學部研究生,基礎比一般人高很多,他又喜歡思考和研究,結果看起來還不錯。
北川秀基於現狀,將筒井康隆的原著進行了不少改動,故事脈絡延續下來,裡面的諸多細節都是加工過的。
齋藤玲奈和河出靜子等人看的最入神和痴迷,就是因為她們是業內人,更懂得北川秀加入的“槽點”。
吐槽也是00年後才逐漸在普通人群體裡流行起來的日常。
現在的大家,不管是在職場、學校還是社會,都比較一板一眼,這也是當下文壇缺乏批判性作品和諷刺的核心原因。
在這個電影劇本里,北川秀加入了大量文學界“槽點”。
簡單的譬如芥川獎變成了芥廾獎,講談社變成了光談社,文藝春秋成了文藝夏冬。
隱晦點的,比如主角名叫市古馬鹿,市古是市古貞次的姓,而馬鹿就是日語的“八嘎”音譯,翻譯過來就是市古蠢貨,北川秀想表達的意思,一目瞭然。
其中光談社的作家群體,以及評委會的大佬也是能一一對號入座的。
這些細節填充豐富了質感,也讓真正的受眾們更能享受電影和帶來的樂趣。
當然了,噁心過北川秀的傢伙們破防起來也會更迅速。
“這是導演臺本,巖井桑你看看。”北川秀又遞過去一本自己寫好的臺本。
電影劇本包括著三種不同的劇本,即電影文學劇本、電影分鏡頭劇本和電影完成臺本。
文學劇本是電影的基礎,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也就是靈魂,一般由編劇創作,也可能是改編自。
電影分鏡頭劇本,即導演臺本,一般是導演根據文學劇本二創的更為具體細緻的拍攝計劃。
比如這一段戲用多少鏡頭拍,這些鏡頭是從什麼角度、什麼距離、什麼方式(推、拉、搖、移等)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