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陽日,登高食餅,飲酒賞菊……
還沒到日子,桃源村裡就已經滿是節日臨近的氛圍。
村中土道已經變成了水泥路。
住宅區的房屋也完成了大半,只差上樑鋪頂。
加工廠裡也是人來人往,只這一處的人數就超過了桃源村的總人數。
最為奇妙的還是山腳下那裡。
高高聳立的院牆,依舊擋不住那蒸騰的水霧之氣,裡面石牆,竹屏,各式隔斷,看得人目不暇接……
除了加工廠,當屬這裡面的人最多了。
如今桃源村的村土面積被擴充。
那塊被縣令親筆所提的大石也被挪了地方。
現如今的村口處,正有一座高達三層的建築正在建設中……
一聲鑼響外加一句吆喝後。
村道上很快擠滿了烏泱泱的人群,你來我往的討論著今日的伙食……
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
柳夭夭這才和常百慶漫步在村道上。
她還是那個裝扮,簡潔的衣衫,高束的發,斜背的包。
她還是那個她,除卻圓潤些,拔高了些,沒什麼變化。
反倒是這個當初一片荒涼的小村子,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常百慶如今成了里正,雖然忙忙碌碌,但精神氣兒明顯比以往更好了。
就連那張菊花似的老臉都暈染上了紅光:
“上凍之前,你對咱們村子的規劃必然會完成。”
如今忙的可不只有桃源村和大柳村的人。
常百慶當上了里正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將這方圓十里八村的人心都扯到了桃源村。
如今這一片兒誰不羨慕桃源村的村民?
誰敢瞧不起他們逃荒而來的災民身份?
瞧瞧那一幢幢快要建完的二層房屋和精緻絕美的院子,還有那見也沒見過的用具。
再有那村裡的加工廠,在那裡就算是婦人也能掙到完全不少於男子的銀錢。
聽說那窯廠還有那些溫泉屋,若是賺了銀錢。
桃源村的村民人人都有份兒分錢呢。
聽說這些都是小東家一粒促成的。
光是用想的,就足夠他們酸倒自己滿口牙。
他們怎麼就遇不上這麼好的小東家呢?
他們怎麼就不是桃源村的人呢?
柳夭夭不是不知這些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