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樹印,1962年12月出生,1979年入伍。7月16日,大連新港油庫爆炸起火時,他擔任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剛滿一個月,高配副師職,大校警銜。
7月16日18點12分,支隊指揮中心電話響起,報告新港碼頭大孤山儲油區一座10萬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
叢樹印立刻命令啟動重大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調集全市執勤中隊所有高噴車、大功率泡沫車、重型水罐車、戰勤保障車等石化火災專業車和戰鬥車輛趕赴現場。
登上指揮車,叢樹印拿手機向前方瞭解火情。已到火場的開發區消防大隊大隊長李永峰向他報告:不止一處輸油管道被炸斷,火苗高度達幾十米,遍地都是流淌火,過火面積一時判斷不出來。
叢樹印心想壞了,如果處置不好要出大事。他急速思考已經到達現場的開發區大隊能把火勢控制到什麼樣,自己的1000多人上陣能把火勢控制成什麼樣,如果控制不住局面後果是什麼樣。他思考的焦點是要不要向省公安消防總隊請求增援。
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300多臺車輛呼呼地往火場開,叢樹印下不了向總隊請求增援的決心。如果火太大,控制不住火情,沒及時請示增援貽誤戰機,這個責任誰也擔負不起。如果火不大,支隊獨自可以撲滅,全省增援的成本太高。裝滿水和泡沫的消防車以最快速度從全省各地開過來,每臺車都有十幾噸或幾十噸的載重量,這不是小事,是前所未有的大事。
怎麼辦?叢樹印一邊瞭解火場情況,一邊向大連市政府、市公安局報告火情,請求全社會力量增援大孤山。
不到10分鐘的時間,叢樹印果斷地下決心,向總隊請求全省消防部隊增援大連。這一請求,拉響了全省消防官兵鏖戰大孤山的序幕。事實證明,叢樹印的這個決心下得果斷、及時,為取得全面勝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滅火戰鬥的勝敗,百分之五十取決於能否把握戰機。
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的浩蕩人馬來到火場。叢樹印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火,整個天空被原油燃燒冒出的黑煙均勻地遮蔽,天空下面幾十裡冒出鍊鋼爐一般紅彤彤的火光。這哪是火場,分明是地獄。進入大孤山半島的路口,叢樹印看到道旁指揮車輛的交警的制服已經變成了黑色,落滿了燃燒物的灰塵。他看到正在奮戰的消防官兵,臉在黑灰、汗水和火烤的作用下,像一座座黑石頭的雕像,分不清誰是誰,牙齒和眼球白得瘮人。
火場爆炸聲不斷,消防官兵與其說怕火,不如說怕爆炸。火在官兵眼裡已經算不上可怕,但每一聲爆炸,都意味著油罐或管道爆裂產生新的裂口,在巨大壓力下噴出來的不是油,而是火流。在連續不斷的爆炸中,地面流淌火的面積越來越大,流速越來越快。油灌滿了下水道、油池,與消防車噴出的水混合在一起,流得更快了。水在下面,推著油往前跑。
要說這個叢樹印真不是一般人物,此刻,他是火場最高指揮員,1000多名官兵的命在他手裡攥著,大連人民的命在他手裡攥著,他自己的命也在自己手裡攥著。然而擔任指揮員,最先管的不是自己的命,是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官兵們幾百個家庭。沒點尿性的人,光見到這場面,嚇也嚇癱了。叢樹印往火場一站,瞬間把自己的經歷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當兵32年,國家就等著有這麼一天讓你視死如歸,是爺們兒肯定往前衝。就算葬身火場,讓人扒出屍首看到,也知道你離火場最近,不是孬種。這就是軍人的精忠。作為指揮員更要有謀,要對火場瞭然於心,要正確排兵佈陣,要保護官兵生命安全,要把有限的水和泡沫用在刀刃上,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大孤山半島建有全國最大的原油貯存和油品加工基地。區域內分佈著大型化工、石化、油品儲存和轉運企業20多家,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油品罐總儲量1500萬立方米。起火的保稅區油庫總儲量為185萬立方米,建有10萬立方米原油罐17座,5萬立方米原油罐3座。東側大連港油罐區總儲量為132萬立方米,建有10萬立方米原油罐12座,高危化學品儲罐51座,儲量為12.45萬立方米。北側為即將投入使用的國儲油公司罐區,建有10萬立方米原油罐30座,總儲量為300萬立方米。南側為在建LNG接收站、居民區和港區單位。
簡單一算,這裡有10萬立方米原油罐59座,5萬立方米原油罐3座,高危化學品儲罐51座。爆炸起火的是原油儲量10立方米的103號罐。以及直徑分別為900毫米、750毫米和600毫米的3條輸油管道。
10萬立方米原油罐是什麼概念,它是一個龐然大物,高22米,直徑80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儲存10萬噸原油。
從理論上說,儲量不多的油火完全可以用泡沫槍打滅。但103號罐經過爆炸後被撕開一個大口子,噴出的油全都是火,泡沫槍和泡沫炮無法即刻打滅。因為原油量太大,都要經過這個口子流出,在高溫作用下都要變成火。從理論上講,這是人工以及機械裝置無法撲滅的火。
叢樹印和他的官兵面對的是世界消防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油火撲救戰役。
有人說,這場大火幸虧發生在大連新港碼頭,幸虧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先期投入作戰,幸虧全省消防官兵集合展開大會戰,奪取完勝。如果沒有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的裝備、裝置、兵員和全省消防部隊打造鐵軍贏得的戰鬥力,即使把全國所有消防部隊調來作戰也來不及撲滅這場火。油火按照自己的速度和壓力爆炸燃燒,不給人留什麼時間。
下面是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的概況:
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近年來持續構築打造“消防鐵軍”的根基。2007年,支隊投資1.13億元,在全國率先建立戰勤保障大隊,在遠離主城區的縣(市)建設6個戰勤保障分站,為現代條件下打大仗、打惡仗提供了作戰保障體系。2008年,支隊投資4.68億元,建設34個標準消防隊站,使61個消防隊站實現城鄉消防力量無縫隙覆蓋。他們按發達國家標準,投資3.9億元配備了偵檢車、防化車、大功率洗消泡沫車、遠端供水車等195臺先進車輛,以及球形起重氣墊、雷達生命探測儀、等離子切割器等裝備器材45640件套。全市滅火救援車輛總數達到317臺,總載水量達1140噸,一次性車載泡沫116噸。2010年,支隊舉行應急救援演習,檢驗一體化排程響應、扁平化決策指揮、全城化作戰保障和資訊化應用管理的作戰能力。觀看演習的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說:“這是我看到的演習最成功的一次,大連應急救援為全國樹立了樣板。”
上面所述是硬體建設,而作戰的核心因素是人。近年來,他們落實省公安消防總隊部署,率先開展滅火救援攻堅組建設,精心挑選244名業務骨幹,組建61個攻堅組,投資6000萬元為每個攻堅組配備了9升空氣呼吸器、應急救援音影片指揮系統、氧氣切割器等8大類46種高精尖器材裝備,形成完備的獨立作戰單元。承擔高層、地下、大空間、大跨度建築火災強攻近戰、控火救人和危險化學品處置任務。
攻堅組實行魔鬼式訓練。攻堅隊員每週6天實行每天12小時訓練,每人每天完成5公里負重跑、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槓端臂屈伸、100個引體向上、一套體能綜合訓練操、一次負重登樓。每週一次萬米跑,每半月一次25公里越野跑,鍛造強將精兵。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在7·16火場仍然遭遇了超越生理極限、意志極限與技能極限的生死考驗。
叢樹印確定“先控制,後消滅”的作戰原則,以此佈置陣地。他命令組織14門車載炮和3門移動炮對起火罐、毗鄰罐進行冷卻抑爆。集中18支泡沫槍撲救地面流淌火。在東側、北側、南側和海港碼頭增設4道防線,防止火勢蔓延擴大。把火場劃分成五大戰區,組成40個攻堅組全線出擊,支隊領導分兵把守,一線作戰。
關閥斷料說的是派人關掉103號罐的毗鄰罐的閥門,把103號罐孤立起來。否則,只要有油就有火,這個儲備區縱橫相通的油罐共有1000多萬立方米原油,燒一個月都燒不完。關閥斷料,相當於釜底抽薪。
穩定軍心靠的是勇敢無畏。叢樹印要求自己從對講機發出的每一條命令都清晰鎮定,讓每一位聽到命令的官兵心裡有底。
支隊剛來到現場就遇到了爆炸。900毫米管道爆炸。兩小時後,第三次爆炸發生,相隔了半小時,泵房以及脫硫劑爆炸。他們的陣地,由兩個變成了五個。
旅順消防大隊距火場80公里,來到現場。莊河大隊距火場150公里,來到現場。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1000多名官兵與火魔展開了頑強的搏鬥。
遍地捲來的流淌火,厚度達800毫米,火苗高30米。官兵們用泡沫槍對準火的根部,像剃頭一樣往回推。人站不住腳,蹲著打。支撐不住,趴在油水裡打,把火一點點往回推。
如果阻止不住流淌火,距103號罐不遠的高危化學品罐群就會被引燃。化學品燃點低,遇火就要爆炸,而且是連環爆炸。倘若出現這種後果,大孤山半島不復存在,整個大連面臨滅頂之災。毒氣隨風飄向四面八方,人類、動物甚至植物都會喪失生命跡象。
如果高危化學品罐爆炸,將引爆整個庫區,幾百萬噸原油傾瀉海內,中日朝韓海面都將被汙染。而最先殉難的,將是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的1000多名官兵。
這只是假設,或者叫後果推測。而防止惡性後果的發生,靠的不是運氣,不是老天爺施恩,是全體官兵一寸一寸地阻擊流淌火,寧可讓火燒過此身,不讓它燒到高危化學品罐群。
火最猛烈的時候,地面和地下管道里面全是火。火隨油在排洪溝、汙水井和原油管道里燃燒,從下水道井蓋的通氣孔冒出一尺高的火苗。有的戰士手握水槍滅火時,褲襠被燎著了仍渾然不著。官兵的戰鬥服全是油汙,火苗從下水道井蓋通氣孔躥出來,從腳燒到屁股。
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於18點45分到達現場,接連遭遇三次爆炸。第四次爆炸發生在21點15分,為原油加壓的泵房被炸上了天空,邊上1噸脫硫劑(雙氧水)同時爆炸,巨大的蘑菇雲升上天空。
就在爆炸發生的前3分鐘,叢樹印透過對講機下達“全體撤退”的命令。全體官兵緊急撤出陣地,緊接著傳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十多米高的火浪瞬間吞噬了他們剛才站腳的地方。如果不是撤退及時,他們連一絲痕跡都留不下來。開發區消防大隊大隊長李永峰說:“叢樹印支隊長這個命令下得價值千金萬金。”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專職火場指揮鄭春生說:“支隊長的經驗太豐富了,支隊指揮部離103號罐只有300米,叢樹印站在高處,俯瞰全域性,從泵房火的顏色、聲音判斷出即將發生大爆炸,果斷下令,救了官兵的生命。”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政治部主任孫琦說:“叢樹印支隊長果斷要求省總隊增援是正確決策,泵房爆炸前下達撤退命令是英明決策。”
隊伍撤下來之後,繼續集結向前衝鋒,阻斷流淌火。這時候,最大的問題是缺水,現場消火栓沒壓力,出不來水。官兵從市區開過來的載重16噸的消防車,分出4支19毫米口徑的水槍,16噸水在12分鐘內全部噴完。火苗從粗大的輸油管道撕裂的大口子裡躥出,油助火勢,風催火威,沿管道翻滾著擴散。水是彈藥,如今接近於彈盡糧絕。
此刻,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的遠端供水系統起到了出奇制勝的作用。這套系統從2公里外鋪設管線,把海水輸送到消防戰鬥車裡。系統每分鐘吸水20噸,一條線路可供應10條80毫米的幹線。這套花費巨資從荷蘭購入的裝置,買回來一直沒機會使用。有人說:不用最好,用上必定是災難。7·16大火無疑是一場災難,但遠端供水系統為撲救大火、保護官兵生命立了大功。
103號罐的大火仍在熊熊燃燒,發出刺痛耳膜的尖叫聲,管道噴射火球,黑煙伴隨著烈焰猶如火山噴發。洩漏的原油形成幾千平方米的流淌火,如岩漿一般四方奔湧,井蓋、閥門等鋼鐵設施好像被風吹起的紙片一樣拋向空中。大連消防支隊官兵優良的裝備裝置在如此慘烈的戰場上並不是決勝因素,支撐他們戰鬥到底的核心是官兵超人的意志力。為了“消防鐵軍”的榮譽,為了大連人民的安寧,官兵們抬著移動炮、泡沫炮,在油和大火裡一寸一寸前進,死死頂住火勢。
這時,37號、42號罐已被流淌火烤紅了,高危化學品罐群危在頃刻。流淌火佔領了罐區主幹道——迎賓路。如果這路被燒斷,後續趕來的全省增援車輛將被堵在外邊,一臺也過不來。
叢樹印把支隊參謀長郭偉找來,劃定了兩條生死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