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湛又再說道:“穆啜克雖說貪財,不過還沒到財迷心竅地步,應不敢違抗阿史那佗斤之令,今日他毫不猶豫喝斥契苾氏,似乎也顯示突厥如今這位汗王,野心暫時限於復國,以及貪圖物貢而已。”
韋太后頷首:“所以我才決意與五部和談,暫時安撫住這些蠻夷,待平定內亂,何愁不能破壞五部聯盟,一一震懾。”
雖說是,今日好端端的壽辰鬧出人命案來,但韋太后可一點不覺晦氣。一來,如願弄死了拔野真這個目中無人的胡女,二來,也讓楊氏為她的貪焚愚蠢付出代價,讓出豫王世子妃這把還算重要的交椅。
最最重要的是,今日太后當著滿朝臣公以及誥命女眷面前,義正辭嚴維護了大周國統以及皇室尊威,她認為足以怦擊那些淺薄之徒,質疑她貪生怕死屈從蠻夷的言論。
更兼經過這回試探,洞察吐蕃與突厥之間的嫌隙,又是一樁意外之喜。
太后簡直覺得這個壽辰,是近些年來過得最愉快歡暢的一回,她又哪曾料到,對於突厥的情勢,賀湛比她更加了解!
突厥能夠得以復國,功勞壓根不在現任可漢阿史那佗斤身上,關鍵在於儲君阿史那奇桑,他是佗斤的嫡長子,別看剛過而立之年,卻真真具有雄心壯志!
突厥人原是以遊牧為重,例如佗斤,根本便看不起被大小城池“禁祻”的周人,他最大的野心的確便是成功復國,逼迫大週歲貢,時不時攻入大周邊境,進行一番燒殺搶掠。
然而奇桑卻一直在留意大周官制,甚至嘗試以周制治理國家!
這說明什麼?說明奇桑已經在考慮如何讓周人臣服,受突厥律法管制。
他又怎會僅僅只圖偏安一方,稱霸草原而已?
韋太后的思路其實不錯,想要再度懾滅突厥,必須破壞五部聯盟,而五部之間,也絕對不會堅不可摧,但奇桑並不會給她這個機會,讓她順利平定內亂後,再用計瓦解五部之盟,一一對付。
奇桑之所以隱忍,擺出與大周和平相處的架勢,那是他覺得現在還不到時機。
一來,大周內部尚且還不夠混亂,更加重要的是,佗斤並不同意奇桑的野心,甚至對奇桑的強硬越來越不滿。
賀湛之所以知道這些突厥內情,那是因為早幾年前,賀燁便已經安插了不少間佃潛入突厥,可韋太后的內察衛,雖說對蜀王系以及正統派的監督十分嚴密,不過對於刺探敵國方面,簡直就是毫無作用。
也許不會太久了。
賀湛當出大明宮,踏鞍上馬,看著傍晚的落日。
奇桑不是北遼的大王子,他的父親佗斤別看還在漢位,卻根本無能廢除這個儲君。
倘若奇桑佈署周全一舉奪佔漢位,緊跟著就會發動戰爭。
長安城的太平,也許真的不會延續太久了。
還在找"望族權後"免費?
百度直接搜尋: "閱讀悅" 15萬本熱門免費看,閱讀悅,閱讀悅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