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與賀燁此時,已經在明德寺前退鞍下馬了。
明德寺是依山建成,寺門位於山腳下,無論是禮佛抑或賞梅,都只能經寺門沿著山階步行上去,雖然不乏附近的布衣農人前來祈拜,卻也有許多豪貴慕名而來,故而寺門處,便安排了幾個知客僧,負責將富貴門第的車馬安排在停駐處,或許是因著此刻時辰尚早,山門前並不見車水馬龍,直到聽從知客僧的指引沿階而上,十一娘才看見許多虔誠的信徒。
艾綠因為是第一次禮佛,顯得格外興奮,十一娘也不約束她,由得她興致勃勃衝在前面,轉眼便不見人影。
“那幾人又跟上來了。”賀燁甚有耐性地陪著十一娘緩行,藉著四顧山景,觀察見昨日甩開的尾巴綴在三十步開外,低聲說道。
十一娘懶得回頭,很是信任晉王的反盯梢能力:“殿下可得準備好厚厚一筆香火錢。”
既然要引蛇出洞,他們這回當然要與明空正面接觸,可又不能說明真實身份,這樣才顯得故弄玄虛。若想讓一寺住持親自接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痛痛快快砸香火錢,一、兩千錢自然不夠份量贏得住持重視,至少也要數萬錢幣。
可三人是輕裝出行,當然不可能隨身攜帶這大一筆錢幣——縱然賀燁與艾綠力大無窮,也沒辦法揹負著重逾數百斤錢爬山涉遠。
不過嘛,向寺廟獻奉功德倒也不限銅幣,也可以用糧帛藥材,更有豪闊意圖省事,使用飛錢便換,晉王殿下身上便備有好幾張飛錢,面值也足二、三十萬了,雖說在市坊不能直接當錢使,但大周寺廟多受當地官府支援,兌換便錢十分便利,故而並不拒絕大香客用飛錢行功德。
“這大筆錢花在幾尊泥塑身上,可真不值得!”晉王殿下這回卻格外吝嗇,原來他既不信佛,又不通道,再說尚且懷疑明空和尚其實是個間佃,又哪能心甘情願?
“十萬錢便夠了,太大方了反而顯得蹊蹺。”十一娘昨日便向羅厚打聽過,上回羅氏女眷上山禮佛,五萬\/功德錢便讓明空親自講釋教義,考慮著羅氏女眷長居太谷,不似自己為“一回生意”,所以十一娘才在這基礎上翻了一番。
“十萬錢還不大方?”賀燁重重一哼:“抵好幾個死士一年耗用了。”
“且不論明空是否敵軍佃作,便是,他要在太谷立足,也得小心行事,貪霸寺財之事必不敢為,再者明德寺是因施惠貧苦才得官府推崇,就算明空心懷叵測,在其達到目的之前,也不會斷絕行善,殿下權當這些錢,是救助太谷貧苦百姓罷。”
賀燁方才覺得心頭好受了些,不再那樣堵得慌,只見十一娘氣喘吁吁,眉頭卻又蹙了起來:“往常見你體力還好,怎麼沒走幾步,就累成這樣?”
“甚少行山路,不大習慣。”十一娘也很覺得慚愧,相比那些嬌生慣養的大家閨秀,她雖然尚能騎射,到底平時也沒太多機會登山遠足,典型頭腦發達四肢無力,登山才兩刻有餘,竟有些喘不上氣的感覺。
於是停停歇歇,好不容易才行到大殿,眼見著莫說賀燁,便連已經跑上跑下好幾個來回的艾綠丫頭也是氣定神閒的模樣,十一娘更覺慚愧,只不過當見一位衣著錦繡的婦人,幾乎是被兩個婢女“抬”著上來的架勢,十一娘這才覺得找回幾分優越感。
只是大殿供奉座像前,晉王卻怎麼也不肯效仿信徒叩拜,他那高一個頭,大剌剌佇在莊嚴的佛像跟前,自然引得許多信徒側目,便有一僧人心生不滿,上前引導晉王參拜,惹得這活閻王眉頭立了起來:“哪有硬逼著人參拜之理,你這和尚當真放肆!”
十一娘正與一位知客僧說道捐助功德的事,聽賀燁這一聲響雷,倒也沒覺得驚慌,依她的計劃,縱然不打算說明身份,可也不需要刻意恭謹。明德寺大有蹊蹺,如若所料不差,至多三兩日,明空便會知悉她與賀燁真實身份,所以晉王殿下這時表現,非但不會誤事,反而符合一貫作風。
所以她不急著去轉圜,只對知客僧略示歉意:“我那阿兄一貫蠻直,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師傅不要見怪。”
不見怪?那怎麼成!知客僧不過佛寺內低階僧人,現下與晉王爭論那位,可是他的直接上司,但眼見面前這兩張五萬錢的便換,知客僧不免在討好上司與金錢利誘之間產生了短暫的搖擺,所以面上雖然慍怒,嘴巴卻不敢強硬,一時之間有些僵硬失魂。
十一娘也不信佛,只兩世為人,大慈恩寺沒有少去,僧人們也見過許多,不難斷定,明德寺裡的知客僧,還沒有學會圓滑世故。
為免晉王殿下引起眾怒,晉王妃當然還是難免居中調和,是以走了過去,扯了扯煞氣十足的某人衣袖:“阿兄,莫要失禮。”
活閻王立著的眉頭卻仍然沒有平和下來,看上去比東西二側那兩座還像護法金剛:“賞梅便賞梅,你偏要多事,這些泥塑死物有什麼看頭?更這和尚,逼人參拜,如此狂妄還不讓我教訓兩句,我哪裡失禮了?”
當著和尚罵菩薩,是可忍孰不可忍,就連出家人也被蠻不講理的活閻王挑生了怒火,拔高了說話聲:“施主既無誠心,還請莫要干擾佛門,喧譁滋事可是對佛祖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