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難道是在考較她自己兩員心腹誰更得用?
那麼,太后又欲將獲勝者用於何處呢?
韋緗必然是最安全的,不可能被太后利用來擢選“才能”,十一娘自己也不會上當,傻呼呼去踩那兩個宮人設下的陷井,盧三娘是否上當十一娘毫不關心,更沒閒情拔刀相助破壞太后計劃,但讓她煩惱的是王寬這回也被牽涉在裡頭。
十一娘對那姑娘印象甚佳,更有阿蓁與王七郎這層關係,當然不會袖手旁觀。
好在在她之後,是盧三娘“率隊”交接,十五娘需得再等十日才會入宮,待自己出宮之後,還有機會提醒十五娘小心謹慎,不要糊里糊塗中人算計。
十一娘待釐清思緒,便也暫且將這事拋之腦後,一晚安睡無事。
到了次日,便是正式“上崗”,而同安公主聽學之地卻並不設在拾翠殿——同安年幼,並非獨居一殿,拾翠殿中還住著一位充媛負責照管起居,但太后下令讓翰林待詔李之儀擔當文學教導,男子總不能出入妃嬪居住寢殿,故而課堂是設在明義殿,這處在含象殿之後,再往西北向便是學士院與翰林院。
同安雖然已經滿了七歲,這要是在顯望家族早就啟蒙,可皇族帝姬自肅宗以後,反而不如顯望閨秀那般注重才學,更不提眼下中宮虛置,貴妃又一貫不理此類閒事,賢妃、淑妃之流更不能指望,太后與天子關注的都是君國大政哪有閒睱顧及教導同安,因此同安竟直到此時才被正式啟蒙。
當然,她倒還不至於大字不識,就算負責照管同安的那位充媛因為自打入宮便獨守空殿心如死灰,又沒得別外囑令,根本無心顧及同安識字描紅,但同安身邊女官也會教習這些基本,只不過沒有正式請師而已。
同安公主自打落地就頗受冷,天子不聞不問,太后也鮮少關注,唯有一個叔父晉王因為感念天子庇顧,這幾年還常常逗趣小侄女,尋常人都對這個凶神惡煞避之不及,同安反而對晉王叔父親近孺慕。
但這當然不能證明同安膽大,這位金枝玉葉實在溫懦,自打到了明義殿就坐立不安,她懼生得很,九個侍讀在側已經讓她分外不自在,更別說還有個老師在上,這讓同安越發無所適從,不多久便兩眼放空,神思不知遊離去了哪裡。
李之儀這老師也不見得因為“擔當重任”而意氣風發,他雖非大望子弟,然也有丈夫抱負,寒窗苦讀只為投身仕途,詩賦倒也作得不錯,然而卻屢試不中,不得已為人幕僚,好容易逢朝廷博學宏辭科制舉,他受薦投考,這才選入翰林待詔,總算是有了面聖機會,可待詔了這些年,到頭來所得正務卻是教導這麼一群半大不小的女子,能不憋屈?
既然心情不暢快,李師就未免越發肅正,炯炯有神的目光一掃,當即發現同安公主這個主要學生正在神遊天外,李師自是不敢對公主過於苛責,目光一轉,好了,這下發現另一個魂不守舍者。
謝瑩小姑娘是也。
也不知是書上哪些詞字觸動了這位的敏感神經,一雙淚光閃閃的愁目正睇望著牆壁上的壁畫發怔,對李師的問話充耳不聞,還是十一娘無可奈何過去提醒,謝瑩小娘子眼看著眾人虎視眈眈,那兩滴本就懸懸欲墜的眼淚終於“啪嗒”落下,這下一發不可收拾,哭成了一朵梨花帶雨。
李師原本只是藉著謝瑩敲打同安公主專心,哪知一句責備的話沒說,光是詢問就把人家逼得悽慘落淚,李待詔頓時不知如何是好,長吁短嘆就差沒跟著謝小娘子一起悲泣了。
謝翡卻還有閒心興災樂禍,冷眼看著十一娘這位隊首如何應對。
“謝五娘哭擾課堂,犯紀請出,事後追罰。”十一娘乾脆利落決斷,示意宮人將謝瑩請出課堂,見公主目送謝瑩的背影發呆,她又上前提醒道:“公主還請專心聽教,切莫三心二意。”
同安面頰一紅,弱弱稱一聲“是”,眼睛裡這才有了些精氣神。
十一娘這才對李之儀一禮,將剛才謝瑩沒有回答的問題清清楚楚答了一遍。
李師見底下尚且有人真在聽講,這才振作了幾分,滿意頷首,接著繼續課程。
一場風波平息,眾侍讀眼見隊首毫不猶豫責罰了謝五娘,連同安公主都得了訓告而不敢反駁,哪還敢犯紀?及到課後,十一娘沒急著去含象殿稟見太后,而是集合眾人再將謝五娘今日無端哭擾之行批評一番,不管謝五娘怎麼淌眼抹淚,依然免不得被罰抄功課,眾人不由嘖舌,徹底被年紀小小的隊首鎮服,就連謝翡都不敢再有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