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下游穆尼水軍逆流而上,聲勢浩大。數以百計戰船密佈河面,塞得嚴嚴實實不密不透風。
穆尼的旗艦沿岸而行,此時一匹快馬急速而來,划著小船登上旗艦:
“啟稟軍團長,北人船隊未向上遊而行,而是正向我軍高速駛來。”
偵察兵飛快說道,穆尼聞訊詫異,忙問:
“有多少艘船?”
“約六十多艘。”
“有小船嗎?”
“沒有,小船被捆在船舷外側,或是串聯在船尾,正面襲來敵船都是大船。”
這時屬團長諾倫嘉興奮說:
“閣下,北人這是來送死了,他們只要敢衝下來,我們就燒死他們。”
“不,其中一定有問題。他們不應該順流而下,應該逆流才對!”
穆尼為堵截百里燕、司空南,塔倫、伯蒂拉兩河下游各有八十艘船,同時又從博格拉特湖抽調一百艘戰船繞行至百里燕、司空南上游河段,但百里燕、司空南理論上應該並不知道其已調兵上游。
因此塔倫、伯蒂拉河下游各有八十艘戰船外,理論上百里燕應該並不清楚博格拉特湖兵力空虛,所以繼續向下遊衝擊,將面臨金雪狄水軍兩次阻擊,故而逆流而上出逃才是第一選擇,屆時將遭遇上下齊攻,陷入包圍。
現在突然反其道而行之,定是被百里燕識破了計策。
“諾倫嘉,傳令水軍從東西兩翼,各抽大型船十艘,單列縱隊,緊靠岸邊航行。等北人水軍與我軍遭遇,本陣停船,,小船正面出擊之時,兩翼戰船一起出擊!”
“遵命閣下!”
大型船是能裝三千石的大船,載滿貨物遠洋航行狀態,隨船還能裝一百四五十人。
而如今由於是內河航行,沒有後勤和遠洋自持力負擔,戰船隻裝人和少量的補給。加之當下沒有火炮和火藥過載物品。
因此如果純粹塞人,空載的三千石大船,按容積能塞四五百人,但狹促的空間和安全因素,至多就裝三百多人。但都裝人,就無法擺脫對岸基的補給需求,無法遠洋航行。
【注1】任何形態的戰爭,爭奪的來爭奪去的都是空間,無論是爭奪要衝、渠地,還是必爭之地,本質上是爭奪的空間,和而至空間的節點。如關隘,是空間的節點,河道,是陸地空間的絞索。
騎兵雖然厲害,但騎兵最大的致命傷是對空間要求太高。騎兵作為機動兵種,使用馬匹衝殺其實並不是主要的,當然,不可否認騎兵集團衝鋒的威力是可怕的。但騎兵真正的優勢是其機動力,而機動力的往往又被曲解成戰鬥力。所謂的機動力,本質還是空間的爭奪。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長城,不是因為一堵牆能保平安,而是長城限制了匈奴騎兵的南下機動的空間。
農耕時期,交通、通訊落後。步軍要追上四條腿,那是做夢。一百萬步軍守在萬里邊境線上,如果沒有長城,這一百萬人軍其實就更虛設的一樣,到處都是漏洞。因為步軍要看住邊界,就只能分散駐屯。
但騎兵就不一樣了,其依靠馬匹快速機動轉場,專挑你沒人的地方穿插,打你後方,這就很沒辦法,所以只能限制騎兵的機動空間。
野戰也一樣,步軍要制衡騎兵,除了依靠遠端武器與長杆兵器,透過大量攜帶車輛,佈置固定絆馬索,拒馬陣,以製造戰場地形障礙,同時透過調動步軍,形成動靜合一的戰術,也能制衡騎兵。
一旦騎兵喪失了運動空間,被步軍給圍死了,馬匹無法衝殺,速度拉不起來,騎兵可能比步兵還弱,直接給長杆兵器戳死在馬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