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將軍,我軍與御客騎兵正被蠻軍鐵甲陣切斷退路,繼續向東突擊,有被全殲之危,還是撤吧,否則可就晚了!”
“此時撤退豈不令百里燕陷於危境!繼續向東突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百里燕接應出來!”
舒潼此時考慮的已不是宋軍的死傷,而是要讓百里燕欠下宋國一個天大的人情,或者至少也要將篤暉突圍的人情還上,好為日後兩國交易,創造更有利於宋國的政治基礎。
戰爭的流血犧牲,永遠是為政治目的而服務,舒潼非常清楚這一點,但在時下,信奉仁義禮智信的大氣氛下,舒潼的先見之明,無疑是富有遠見的高明舉措。
各諸侯國政治往往受到朝堂重臣的左右,誰能左右重臣,誰能左右朝堂,百里燕正是舒潼所希望影響和左右鹹國政局走向的肱骨,此時的犧牲,是為日後換取更大的回報,得到的利益,遠要比現在損失幾千人來的多得多。
舒潼不顧後路被斷之危,繼續向東突擊,渾然不知已然百里燕深陷險惡。
“將軍,開啟的缺口已被蠻軍堵上,西北突圍已經無望,還是另選他路吧!”
司空南情急說道,左臂鎖子甲已經被砍開,鮮血不停地向外滲著。百里燕勒著馬韁原地打轉六神無主,方寸已經大亂:
“還剩多少人馬!”
“能突圍的都已經突圍,被困的都是騎兵,蠻軍用鐵甲陣封死了西去北上的歸路,騎兵根本殺不出去!”
“王八蛋,他們這是要置我們於死地!聯軍呢,聯軍何在!”
“隱可見宋軍旗幟在我軍以西一里之外,但被蠻軍鐵甲陣所阻,我軍靠攏已經無望。”
尼勒森採取集中兵力先隔離,後絞殺戰術,以盾甲軍優先切斷聯軍之間聯絡,而後截斷退路,最後再集中機動騎兵,逐個殲滅聯軍各營,是典型的先分割,後包圍,最後殲滅的戰術。
距離百里燕至三里五里範圍之內,前來接應的聯軍相繼被切成數段,無法組織起救援,反而陷入死地。
見此狀,百里燕深知繼續向北或是向西突圍只會遭遇更強大的阻力。
“快用人傳,所有人馬向東南突圍,快去!”
“遵命!”
城北外蠻軍越聚集越多,救援聯軍相繼陷入苦戰被迫退走,舒潼深陷重圍獨立難支,身邊被殺的只剩不到四千騎。
“舒將軍,撤吧,蠻軍正向我軍北翼迂迴結陣,再不撤,弟兄們都要拼光了呀!”
舒潼心有不甘,憤恨道:
“唉……撤!”
“諾!”
“撤,快撤!”
部將聲嘶力竭大聲疾呼撤退,宋軍潰如潮水,防線土崩瓦解,迅速向北突圍。
蠻軍在西、北兩翼重兵集結,突圍渺茫,百里燕率部相背而行,向東南突圍,半路之際蔣傑戰馬被砍翻在地,百里燕一手將他抓上自己馬背,繼續率領殘部逃竄。
戰鬥激戰至辰時,蠻軍已經攻入城中,篤暉城陷落,聯軍北逃業綏。蠻軍被牽制於城北外,直至巳時,蠻軍抽出兩萬騎兵,前去追擊聯軍,戰果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