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中原,四五年間只招募了六千多郎中,醫術水準參差不齊,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仍然是教育和書籍資源匱乏,技術傳承困難。
一個普通的草藥郎中,自小跟隨師傅學醫,至少需要十年以上學習草藥辨識,製藥熬藥的積累過程,然後才是學習醫術和醫理,最少要二十五六歲才能給獨立人看病,遇上保守的師傅,則要三十開外才會讓你出道自立門戶。
加之書籍的匱乏,識字率低下,教育途徑狹窄,當下諸侯國的醫療技術,仍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傳承依然是靠手把手的言傳身教,根本不能與鹹國體系化,規模化人才培養相提並論。
而且你鹹國要的,我就不讓你得逞,是諸侯門普遍的心態。
戰爭開打不久,鹹國向中原招募郎中,諸侯明裡暗裡截留人才,也影響了招募培訓工作。
畢竟郎中仍然是稀缺的技術人才,給了你我就少了,更何況鹹國一國一年培養的醫護人員,抵得上中原諸侯好幾倍之多。
蓉城港的戰事正如預料的一樣,登陸規模超過了梁縣、天雲、津鄴三地的總規模,遊弋在外還的敵船達到了六百多艘,這還是可見的規模,遠海不可見規模尚無法判斷。
有鑑於會盟政策已經成形,百里燕著手調集裝備,今年的第一次反攻將在下半年打響。
二月十五,百里燕返回陔陵登門去見楚業,天子私下已經派人與楚業接洽,內容不得而知,但從最近的表現來看,不會有什麼變動。
國與國的政治,本質上是經濟利益和權利利益,燕國屈從於梁國,是因為梁國的經濟規模遠超燕國,國力也在其之上,燕國對梁國經濟依賴超過對鹹國的依賴,而衛國根本不會吃梁國那套。
衛國本質上是野蠻沒有教養的諸侯,只認拳頭不認道理,只有力量才能令其服帖,鹹國軍事上空前強大,經濟上衛國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好處,衛國對梁國的所求要小得多,梁國所能拿出來的利益,還不夠衛國塞牙縫,結果是可以預料的。
“永興侯今日來訪,可是鹹王允諾了我王要求。”
“呵呵,楚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啊,本侯恰是為此而來。”百里燕伸手從懷中掏出草擬的回函遞給楚業,隨即又說:“貴國所提要求除部分我王不準,其餘都已允諾,有一些還有大幅增加,我想衛王定會滿意的。”
“哦,是嘛。”
楚業喜出望外,接過回函仔細閱看,很是吃了一驚:
“這麼多,鹹王願給我國五十萬條槍、五十萬頂頭盔,六百門炮!”然而下刻,楚業卻是想到百里燕怎能如此慷慨,他又說:“永興侯不會如此無辜慷慨吧。”
“呵呵,楚大人所言不錯,不過楚大人放心,槍炮與其他所需都是新貨,絕對保證品質。”
“那永興侯為何如此闊綽,究竟有何所求。”
“不瞞楚大人,此番諸侯會盟各國索要甚多,若不滿足條件,會盟便只能一拖再拖,而一拖再拖的結果便是喪失戰機。故而本侯以為,先行與衛、燕會盟,將我國儲備槍支,優先供應貴國與燕國,武裝兩軍,先將燕國、梁國來犯之敵驅逐出境。”
這時楚業擔心說:
“只我兩軍作戰,會否太過單薄了。”
“楚大人放心,貴國不是孤軍奮戰,我軍、御客、梁軍亦會繼續增援參戰,我國將集中精銳力量對敵作戰。貴國若因傷亡慘重戰力不濟,可自行退出作戰,再由其他諸侯接替。”
百里燕將輪戰法與楚業詳細說明,並極盡優惠條件,引誘衛軍第一個參戰,只有衛軍開頭,接下來的諸侯參戰才會順利。
“按永興侯所言,各國諸侯均要輪戰出兵,戰力不濟時可退兵修整恢復元氣。”
“正是,但退兵前需要安排其他諸侯兵員到位,方能退兵。本侯算了一下,倘若戰爭再打四年,諸侯分為三批或四輪番作戰,衛國先出兵,一年後可修整兩到三年,足以再積蓄力量在三年後再戰。如此我中原聯軍能保證持續八年主動出擊,但本侯相信五年內必見勝負。”
“那第二個出兵諸侯是何人,永興侯可有安排。”
“志國將在第二輪出兵參戰,有鑑於貴國與志國經濟懸殊,志國參戰也許會舊一些。”
“那我方傷亡將士可否得到鹹軍醫治。”
“可以,只要鹹軍醫療營所在之處,皆可醫治,但費用貴國需要承擔部分。如若錢不湊手,可以用奴隸、賤民或是其他物產抵償,另外貴國若不介意的話,可將千嶽山的一座城池及屬土地賣與我國,但凡是我國需要的,貴國都可抵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