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鎮軍原為滷侯手下東郭昌所部,編列的都是權貴私兵,戰鬥力很差,伐衛之戰結束後,該鎮軍與陸亭訓的第九鎮軍一同撤編。
東郭昌早先一直是走私販子,伐衛之戰一直在趙遜第一集團軍打醬油,撤編後名義上仍然保留軍職,由於衛國與鹹國簽訂了駐軍協議和貿易特權,東郭昌就此拿到了特許經營權,在衛國搞運輸,在百里燕安排下,以商業的名義作為輔助後勤,楔入中原核心物流網路。
姜蟄此番恢復第十鎮軍,絕不會啟用東郭昌,多半還是慶忝君米垣父子,亦或是嚴氏家族。
但無論是用慶忝君還是彥氏,姜蟄都不得不面臨一個棘手問題,軍官和軍事訓練。
按姜蟄的意願,拒絕了百里燕派遣軍官的“好意”,而鹹軍中除了伍長、什長、領旗兵之外,七成以上軍官都在武備營和軍事學院受訓,不用百里燕委派的軍官,姜蟄就只能自己安排。
問就在於,如今已不是三十年前冷兵器作戰,提拔誰都能扛三板斧的年代,委派冷兵器搏殺的將領,出任自動化武器裝備起來的一個軍,根本是在拿人命開玩笑。
所以百里燕根本不打算拉第十鎮軍上前線,這也是調陸亭訓第九鎮去輪換趙煥的原因。
七月中旬,姐姐百里娟,姐夫李埭,還有親家李萄攜孫子姬耀,孫女姬瑩玉,及一干旁門親屬子弟抵達陔陵,攜帶的東西還不少,幾乎是把除錢財寶物之外,吃穿用度隨扈女婢,能帶都用船運裝了陔陵。
詢問之下才知道,李家此行是來避難,暫時不打算再回博源,但姬康仍舊沒來,多半是拉不下那張臉。
自開戰至今,如李萄這般居於沿海的勳戚貴族、富商豪戶,舉家遷入鹹國的不在少數。
不計難民、徵募的外籍軍家屬,招募的外籍郎中、工匠及其家屬,僅四年中辦理登記合法移入的諸侯國人多達七十多萬,不少是富裕階層和權貴旁系拖家帶口舉家遷入。
權貴階層在國內都有產業,想走是走不了的,事先令人往安全之地打前哨,日後形勢一變,依然可以舍業保命。
除了資金避險和人生安全的考慮,富裕階層其實更擔心瘟疫。
有錢能花錢消災,但通往黃泉的車票,閻羅王向來都是毫不吝嗇免費送贈送,小鬼親自上門辦理業務,你想不去也得去。
於是這些遷入鹹國的富商,首先湧入陔陵、王眷等醫療資源發達的重點城市,以至於城內地皮價格暴漲,就連客棧也人滿為患一房難求,索性有人住在城外。
而瑞田、軒雲、永興、烏坪、萬川郡等地並不對外開放,陔陵、王眷蹲不下的富人,只能去都郡西郡,再不濟的去廣信屬地,或是滷城、軒亭兩地。
這幾處都是三侯和朝廷資源重點傾斜建設的經濟地區,醫療和教育資源都較為充沛,只要有錢,哪怕是專供鹹王的好藥也有。
九月底十月初,腋目對長孫半島北部完成戰略合圍,將數個內陸郡與正面戰場分割。同時在半島以西海域蠢蠢欲動,燕國、歧國以東洋麵陸續發現先遣艦隊蹤跡。
有鑑於形勢惡化,百里燕說服姜蟄,召集諸侯會盟於陔陵。
十一月廿三,丘南郡志國與鹹國邊境,一列專列冒著滾滾蒸汽等候在邊境上,百里燕攜女婿公良旭親赴車站接人。
此時遠處一隊車馬和數千名志國禁軍騎兵浩浩蕩蕩列隊而來,場面甚是宏大。此番代表志國前來會盟的正是公良修,唐元翔繼承王位不久,公良修出任大司農,主管全國經濟和農業。
“旭兒,代為父去迎你父親。”
“諾。”
公良旭翻身上馬,蹬了一腳馬肚,帶著隨從向會盟的隊伍而去,千里躍健步飛快,眨眼片刻已是到了隊伍前列,兄長公良諾見是公良旭而來,遂是與車中父親公良修說:
“父親大人,是二弟來了。”
“嗯,停車吧。”
“諾。”
少時車隊停下,公良旭來到車駕前下馬上前略施一禮:
“兄長別來無恙。”
公良諾翻身下馬,抬手還了一禮:
“託二弟的福,一切安好。”
“父親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