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能造船!”
“是的,不僅能造船,還能造大船,日後所有艦船都將用鋼鐵建造。不過大王無需擔心,以其現在的情勢判斷,即便有鐵甲艦也不會十分厲害,而且臣早有準備,製造了一批特製穿鐵炮彈。”
“既如此,永興侯準備如何應對腋目人在桑北郡佯攻。”
“首先,腋目人或許會認為人類不熟海戰,不熟登陸作戰,其才會在桑北實施佯攻。但其要大舉進攻陸地,必須有大型港口與泊位。而桑北郡並無天然良港與深水區。
因此長孫國經營幾百年,並未建設大型港口,只有小型碼頭可供停泊,但不足以供大船駐紮停靠補給。此外桑北郡沿岸多灘塗,適合登陸的地域並不得,能大量登陸的地域就更少。
但臣以為,應該將計就計。讓腋目人認定我國全力增援桑北郡,但暗中向鹹西、廣信、江東、東原四郡集結兵力。同時我國艦隊死守望親江附近海域,堅決不戰。
如若被腋目偵查艦船發現,則避入內河利用望親江出海口兩岸炮臺封鎖江面與近海,迫使其無法攻入,以便為恢復海軍實力,爭取更多的時間。
腋目人久拖於桑北郡一月或兩月發現中計之後,或是收兵暫且退走重整旗鼓來日再戰,或是加強對桑北登陸,迫使我國佯動變實動,他們再攻廣信。倘若如此,對我軍將萬份有利,其在完全不瞭解我軍實力情況下貿然分兵登陸十分不明知。”
“依永興侯之言,桑北仍可能有一場惡戰?”
“不僅是桑北郡,前番吃了這麼大的虧,損失三百多艘艦船,恐怕是他滿世界欺凌人類以來第一次如此狼狽。而眼下其剛剛南下三個月多月,步軍兵力斷然不會太多,因此桑北若是再吃虧,短期內多半不會繼續強攻,待其從本土南下集結更多兵力,還會繼續對我進攻。
故而我國必須爭取更多時間,將他們步軍主力拖在長孫國,同時加快海軍建造,儘速拼湊出一支主力艦隊。”
“可眼下能戰艦船方才五十餘艘,一兩年內恐怕無法如永興侯所願吧。”
鹹王態度保守,然百里燕比他更悲觀
“恐怕不是三兩年,至少五六年。前番我軍三十一艘被傷艦船僅有二十五艘可以修復,其餘七艘龍骨已經開裂無法出海,僅能加固後用於訓練與內河防備。
而六月至八月陸續下水七艘新造戰艦,年底之前還能接收十一艘。另有五十艘萬石商船在江東與永興造船廠接受改造,預計明年初可以完成,但火炮配屬需要到明年五月。
因此明年六月我軍大致能恢復至一百五十艘,明年、後年、大後年年底,三年當中每年還有二十四艘萬石戰艦,六艘兩萬石戰艦下水,以及商船百餘艘,但這是三年前的建造計劃,現在調整已經來不及。
因此臣打算明年增加軍艦建造,壓縮商船建造,但至少也要三年後才能下水。因此以目前的生產計劃,我國要在五年後才能擁有四百艘以上的戰艦,其中七成是萬石戰艦,三成是兩萬石戰艦。如此才能勉強足夠維持我國在家門口的海上安全。”
“那為何不將商船都該造成戰艦,與之大打一仗,將其重創。”
鹹王口氣很大,然百里燕心感無力,他說
“商船多數都被商賈買走,現在徵用的是朝廷、滷侯、軒亭侯、臣,還有依附朝廷船幫的萬石船中的一部分,此前每年所造商船多數都賣給他國,用於賺取金銀補貼軍艦建造和養護海軍。
因此要徵用商人的船需要支付一定的錢款,一個不多,十個百個就非常多了,如果強徵,將有失朝廷信譽。
此外,眼下鐵路並不多,漕運仍是中原商貨往來之命脈,如靠人力千里轉運,成本將十分驚人。因此船越大裝貨越多,反之大船越少,運輸成本越高,貨運量也會減少。
如今各國都在備戰,對漕運需求只增不減,我國切不可做得罪商賈自毀前程之事,因此只能自行建造。”
“方才永興侯所言能造鐵甲艦,我國眼下可以制否?”
“臣兩年前就已經命人研究,建造只是時間問題,一旦製造方法成熟,便可大批製造,週期要比木船短。但也需要時間去驗證,積累經驗,因此兩三年內不會出現海軍實力實質的改變。
以上結論是基於我海軍在未來五年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如果期間發生重大交戰產生損失,結果可能將會惡化。
此外腋目人工業規模遠超我鹹國,其建造速度也遠在我國之上,如果擊沉速度不能超過其建造速度,其建造的戰船隻會越來越多。而且腋目人力量遠在人類之上,因此他們建造一艘萬石船的速度也比人類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