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開機床就得有技工,當初的協議中明確規定了鹹國替梁國培養七十名鍋爐工,六十名車工,四十名銑工,三十名刨工,五十名衝壓工、兩百名鉗工、鈑金工,三十名測量、繪圖、維修等技術工種,週期為期三年。
協議草案雖然是646年籤的,但正式協議和錢卻是647年才搞定,直到648年才把人送來,所以得到641年年初才算滿期歸國。
當然,就當下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學車、銑、刨根本不用三年,即便是現代也就只要三月,就具備了獨立操作的初級工資格。
不過這是相對於具備文化基礎的現代人而言的要求標準,當下世人不具備豐富的知識體系和科學認知,梁國選派的這批工匠,也是從各行各業中優中選優的工匠,基本都識字,具備一定的基礎加減運算能力,僅此一項在當下已經很是了不得了。
這批工匠抵達鹹國後,先進技工班培訓基礎製圖認圖,尤其是必須掌握簡易數字和基本加減乘除運算能力,僅此一項,足耗費了四月時間。
之後還不能直接拉去拜師,得去木工適應圖紙,再轉去鉗工生產實踐,理解基本的現代機械知識和測量原理,光這麼一折騰就是大半年,第二年才能定崗培訓,週期半年。
之後的一年半,作為勞力頂崗上班,頂下來的鹹國技工師傅安排帶永興城的學徒,如此半年一年後永興城又多了一批自己的技工。
不過事情到此還沒完,才剛剛開始。這批梁國學徒學到的只是普通無變速機床,齒輪箱變速機床另置了新車間,他們根本接不到,平日授課也不會講,因此他們學到的不是最先進的技術。
但不久後姬豐很快會發現,有機床有技工也不好使,還得有原材料、有訂單、切削刀具。
梁國鋼鐵產量幾乎為零,不過可以用銅、青銅、生鐵以及劣質鐵湊合著加工一些小玩意兒,不過成本肯定不便宜,實在不行進口鹹國鋼材也行。
而刀具,切削軟鐵生鐵和銅製品,使用淬火鋼尚且可以應付,要切削鋼件,乃至熱處理淬火件,特殊鋼,非得用高速鋼,甚至是硬質合金。當然,如果有錳鋼熱處理也能勉強湊合用,但梁國連碳素鋼都煉不出來,錳鋼就是做夢。
至於訂單,這取決於創造發明和社會需求,從某種角層面而言,“訂單”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因為只有需求,才會有訂單。而需求來自於生產生活的進步發展,生產生活的進步發展需要“理念”,確切的說需要“腦洞”。
梁國是沒有任何社會基礎教育基礎,一夜之間獲得了機械加工業,其對市場,對未來技術是兩眼一抹黑,除了模仿山寨鹹國以外根本沒有出路。
而模仿也得有這個資本,連刀具都沒有,何談生產製造,連基礎的科學理念技術發展都沒有,何談社會發展需求,沒有需求,又何來訂單。
最後只能淪為永興城之外的代工基地,鹹國下訂單,梁國照單生產,任何先進技術和理念統統都學不到。歸根到底,沒有基礎教育和社會改革,任何的超前發展都是空中樓閣。
叔侄二人說話談論之際,相國賈宙匆匆而來一臉的驚慌失措,好像是天塌了一般。
“陛下陛下……”
“相國為何驚慌,究竟出了何事。”
天子問,賈宙自知失態,忙收斂其臉上的驚恐,謹慎說道:
“此地人多眼雜,還請陛下借一步說話。”
“隨寡人來。”
二人來到車間外無人處,天子又問:
“相國請言,究竟出了何事,難道博源城內也出了天花。”
“非也,是衛國,衛國在思水江邊被鹹軍殺了大敗,損兵折將二三十萬人,據報鹹軍約四十餘萬人已過名田郡,正奔康郡而去。”
“什麼什麼什麼……衛軍敗了,這怎可能!即便衛軍敗了,怎可能一仗折損二三十萬人馬,鹹軍兵力才有幾何,如何能四十餘萬人殺到名田郡,是否訊息有誤。”
天子第一反應是訊息有誤,賈宙忙是否定說:
“陛下,訊息千真萬確,據報鹹軍此番起兵一百五十餘萬人馬,使用了極為厲害震天火,只兩天時日,隔江殺得衛軍屍橫遍野片甲不留,隨後鹹軍副帥百里燕親自率兵五萬過江,遭遇衛軍東征大將軍杜銳訊十四萬兵馬冒雨突擊一夜,結果杜銳勳折損六七萬兵馬,鹹軍僅傷亡萬餘人,據說過江鹹軍亦使用了新式火器,十分之厲害。”
“相國此話當真!”
“臣以相位擔保,此訊息絕無差錯。”
“這……這可如何了得,鹹國人口不過一千七八百萬,如何能有一百五十萬大軍。賈相,訊息函件何在。”
“尚在陛下行轅中,陛下一看便知真假。”
“即刻擺駕行宮。”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