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出使梁國弔唁,百里燕與顧儒泉有過幾面之交,倒也認識,遂親赴營外相迎。
“兩年不見,太尉大人別來無恙。”
“鹹軍兩月時日便打到了我國邊境,顧某不如閣下百萬雄師來的威武呀。”
顧儒泉言語間還是有些不快之意,意在給接下來的談話定調,以訛詐鹹軍,百里燕未予理會,接著說:
“顧大人請入營。”
“永興侯請。”
引顧儒泉入軍中,少時來到帥帳,待二人坐定。百里燕先說道:
“顧太尉從伍城率軍而來,定是為逃入貴國之衛軍吧。”
“正是。衛軍持有鹹軍厲害火器,傷我兵士,入我國境,顧某前來便是為討一個克敵良策,還望永興侯不吝指教啊。”
“哦……”百里燕捻著短鬚略略點頭,似是表示贊同,思索片刻他蹙眉說道:“這恐怕不易呀。我軍所有一應火器,衛軍亦有。而且其中有一股數千人衛軍乃是從德康郡杜銳勳部下他竄而來,我軍沿途一路追擊未見其蹤影。這一路衛軍熟稔我軍火器戰法,若與之交戰,甚是棘手啊。”
顧儒泉覺得百里燕是在搪塞與他,臉色頗有些不悅,他說:
“衛軍持鹹軍火器入我國境內橫行,責任全在鹹軍,永興侯不會是想一推了事吧。”
“哦,這倒不會。貴軍若無力討伐,本侯不介意出兵殲滅此股衛軍,而且這股衛軍劫持我軍新式兵器甚是厲害,本侯必須全部收回。不過呢,畢竟是率軍入貴國境內,若無天子應允擅自入境,恐有冒犯之嫌,故而若要我軍出兵,還需天子應允才是。”
顧儒泉聽了七竅生煙,他哪裡能讓鹹軍在自己地盤上撒野,他說:
“貴軍入境之事顧某不敢做主,理應由鹹王提請天子方可商討。但如今衛軍橫行我境內,鹹軍火器丟失難辭其咎,以本將看,永興侯不妨將貴軍火器借一些於本將討賊如何。”
“呵呵……”百里燕冷冷一笑,他說:“顧將軍是在與本侯說笑吧,鎮軍之寶焉能借於外軍。要借也可以,請天子說於我王,我王若下令借出,本侯即刻借給貴軍,顧將軍意下如何。”
顧儒泉攥了攥雙拳,心中氣憤,他說:
“軍情如火,天子距鹹都何其遙遠,待到鹹王令到,衛軍早已犯下滔天大罪,如何來得及。”
“但菱昌距離博源並不遠,顧將軍大可請示天子准許我軍入境剿滅衛軍,豈不更快。”
顧儒泉怒了,他立身而起道:
“那好吧,顧某即刻請奏天子,永興侯靜候訊息吧。”
言畢,顧儒泉怫然而去,剛才的話不過是給自己找的下臺階,敷衍百里燕罷了。
待顧儒泉走遠,徐謹說道:
“副帥,顧儒泉不會率大軍前去討伐吧。”
“當然不會,衛軍割地求和密約已經達成,梁軍所到之處正在與衛軍秘密商洽,顧儒泉此來我軍中實為訛詐我軍,其此去必是招降,卻推說與衛軍交戰造成損失云云,來騙我軍火。到時借他一百,他只還一半,其他都報戰損,我軍能耐他何。”
“既然衛軍已與梁軍媾和,顧儒泉前去招降蔣傑、田鵬、方亮等人,被識破怎辦。”
“徐將軍放心吧,進入梁國境內的我軍有五萬餘人,而顧儒泉半數以上兵馬短時內被釘在了伍城與苣寧,顧瑞泉在菱昌所能調動兵馬不過四萬餘人,而衛、央兩國乃密約,我軍又距離如此之近,其不敢輕易接手衛軍城池撤回南下兵馬,否則梁國的計謀便會敗露,故而顧儒泉此去定是以遊說為主,不會強攻。不過他能否見到蔣傑等人還很難說,能不逃回菱昌就算他厲害。”
梁軍與衛國達成的是密約,即便和平開城,在鹹軍眼皮子底下樑軍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優待衛軍,讓其輕鬆撤走,因此顧儒泉壓在伍城、苣寧的四五萬兵馬短時內無法收回,而顧儒泉現在能用的兵馬不過四萬餘人,蔣傑、周空、田鵬、方亮有五萬人,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四萬人打相當於二十萬人的五萬人根本是在做夢,百里燕甚至懷疑顧儒泉恐怕連梁國邊境都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