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技術的滯後決定了情報訊息的有效性,再如何驚天的秘聞,如果沒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交給正確的人,也是一張廢紙,百里燕此時越發堅定發展電話的決心,此時如果能有一部電話直通鹹王辦公室,分分鐘都能搞定的事情,哪裡還要用人傳那麼麻煩。
其實還有個原因百里燕沒說,以他對鹹王的瞭解,攻央這件事上態度上是贊成的,但絕不會公然表態,因此不會明著回覆,以免有個閃失,日後殃及鹹王自身的政治地位。
所以需要百里燕做擋箭牌,如果成功了,沒引起什麼反應,鹹王可以預設,如果失敗了,還引起諸侯不滿,順手將百里燕推出去,抵消政治壓力。
所以鹹王縱然知道要打梁國,不會明著回覆,而是模稜兩可給予方便。但這話是不能明說的,於是乾脆不提。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旦措施良機,今後恐追悔莫及,二位將軍,本帥此議意下如何?”
“末將還是擔心引發諸侯震動,日後遭致圍攻。副帥可還有其他良策。”
蔣傑擔心道,百里燕心平氣和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子失德諸侯皆知。只要我軍不過分,諸侯便不會群起而攻之。相反如若我軍被梁國拿住命門,諸侯定會群起而攻之。此乃大勢所趨也,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別無他法。”
話音落下,徐謹接話說:
“那是會否應該知會趙帥與盧大司馬使,至少也該問過他二人。”
“昨晚我已將訊息發往第一第二集團軍,盧將軍處今日該會有訊息,趙帥那裡三日內也該有訊息。三日之內我軍不做出擊,等待梁軍入貢祥後再行出兵。”
“那就等趙帥與盧大司馬使回覆後末將再做決定。”
“也罷,就等趙帥盧大司馬使回覆後再行決定。”
從梁國做出決策到調兵遣將,需要一個週期。考慮到梁國土地面積不大人口稠密,倉儲充足,這個週期不會太長,但也足夠百里燕徵求趙遜盧皋二人意見,無論二人是否贊同,百里燕都會毫不猶豫的出兵。
當日夜間,盧皋的回覆火速送到了宵城。盧皋的行軍大營目前設在康郡,千里躍一個往返一天綽綽有餘。
得到回覆,百里燕未急於拆看,而是請來宗伯泰商議。
“宗伯先生,盧將軍的回信到了。”
“那盧將軍怎麼說。”
“在下舉棋不定,故而尚未拆看,想請先生參詳參詳。”
“哦……”宗伯泰輕嘆一息,猜到百里燕所想,遂接著說道:“副帥是想籍此未拆密函予徐蔣二人同看,以打消他二人顧慮,但又擔心盧將軍反對。”
“嗯,正是啊。若是盧將軍反對,徐謹定不會發兵。若是不反對,而信一早拆開,徐謹若是堅持己見,我也無可奈何。故而只能當其面拆看,讓他無話可說。故而想請先生替本帥參詳參詳,此法可行否。”
“在下以為有關龍先生在,盧將軍定不會反對。形勢迫在眉睫,倘若不能當機立斷,後果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盧將軍不會反對,此法可行。”
“既如此,本帥即刻召二將前來。”
徐謹是百里燕一手帶出來的,其能力在顧中和肖渠二人之上,但比之顧中肖渠二人膽大缺乏謀略,徐謹較為慎重,想的多,想的一多顧慮也就多,當其面拆看盧皋的來信,能斷其退路,比他表態。
等待二人前來之際,百里燕又問宗伯泰:
“先生既料定盧將軍不會反對,可否推算趙帥心意。”
“呵呵,這有何難。黑巾之亂梁軍名為出兵,實為好不作為,還險些釀成大害,比之鹹王,趙遜更知梁國之可恨之處。此事上其與盧皋應是相同態度,默許副帥用兵,日後若有萬一,趙遜盧皋二人可做不知情以方便行事。”
“嗯,但願如此吧……”
談論之際徐將二人匆忙入室,百里燕取出盧皋來信展示予他二人:
“盧將軍親筆已到,本帥尚未拆看,特等二位一起拆看。”
徐謹蔣傑目光交錯,徐謹先說:
“就請副帥拆看盧將軍來信以明軍機。”
“那好,本帥當二位之面拆看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