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眾人異口同聲,準備離開之際,高勳問道:
“大王,如今太尉亡故,應該及時增補才是。眼看大戰在即,兵馬糧草皆有司馬府週轉恐精力難濟,太尉之職還應早做妥善安排。”
這時太子也說:
“高大人所言極是,兒臣以為太尉只職不可無人,應早做安排。”
鹹王微微點頭表示同意,他緩緩說道:
“那就由鼎煬侯繼續接掌太尉之職吧。”
鹹王的決定出乎高勳、太子意料,然見鹹王態度堅定,其他人默不作聲,原本已經到到嘴邊的話二人有隻好咽會了肚裡改口認同:
“父王英明,兒臣告退了。”
張佑承襲張雋繼續接掌太尉的訊息很快傳回太子府中,西寰聞訊暴跳如雷:
“百里燕,百里燕,這個狡詐的狐狸,其竟連死敵也拉攏為己用,世上為何有這等異類,簡直天理不容!”
“公主殿下,現在看來是我們都看走眼了。”
季錦昇小心說道,西寰歇斯底里說:
“這還用你說!現在張佑出任太尉,太子今後在想再拉攏也晚了,日後軍政大軍均落於百里燕一黨,本宮和太子豈不成了他們的傀儡!”
“殿下息怒,張佑雖然承襲太尉之職,但其空有虛名而無實權,加之多年削權,其已無力量,毫無左右朝局勢力,短期內不足為慮。”
“可眼看內閣外朝被百里燕瓜分,本宮豈能坐以待斃。”
“既然已經木已成舟,眼下只有暫避鋒芒,靜待時機了,殿下切不可意氣用事而自亂了陣腳。”
“本宮豈能不急,太子一登基,內閣外朝均不在其掌控之下,這個國君叫他如何去當。”
“話雖如此,但殿下還是有機會的。從今日傳出訊息來看,此事是由高勳提及,而這些年鹹國屢出洩密大案,屬下懷疑這高勳應該便是鹹國最大的內奸。其早年與廣叔子關係甚密,而今誠道派欲除掉百里燕肢解鹹國,想來這高勳恐怕在其中牽連甚深。”
季錦昇猜測道,西寰聽著更加生氣:
“這怎可能,本宮的人日夜監視全城,從未察覺其與誠道派與梁國有何往來,其如何裡通外國。本宮反倒是認為,此人做事庸庸碌碌毫無過人之處,當初真是看走了眼,還以為此人能助本宮一臂之力。”
“公主切不可低估了此人,越是這等庸庸碌碌之人,越是可怕,百里燕對其評價可不低,加之趙遜用人獨到,絕不會看走的眼的。”
“哼。”西寰並不認同,她說:“趙遜若不會看走眼,怎就未看出此人是內奸,高勳若是內應,百里燕豈不知,還能容他活到今日,這些又如何解釋。”
“這……”季錦昇啞口無言,想著西寰的說辭頗有些道理,要說趙遜有走眼的時候,百里燕再沒察覺異樣,顯然不可能,更被說兩個人精同時看走了眼。難道當初是百里燕設下的局,故意遠在千里之外唆使高勳促成出兵的?
越想,這個答案似乎越是肯定的。
少時西寰又說:
“鹹國極可能是要發兵攻衛,本宮想令方旦回晉國一趟招募些可靠子弟,日後遷往鹹國新郡,以扼控當地財源,季將軍以為如何?”
“太子傳話出來了?”
“這倒沒有,倘若鹹王同意發兵,事關機密,鹹王定會嚴令不得向外透漏口風,故而本宮與太子約定,同若鹹王發兵,他便令人傳些無關緊要之事,不提發兵。倘若鹹王不發兵,他便令人將此訊息傳出。
而現在一連幾天過去,遲遲沒有訊息,那定是鹹王決定出兵,太子便不能明說。”
要說西寰也蠻聰明的,機密之事不能透露口風,於是她便是鑽了個空子,反向操作。不發兵則明說,發兵則不說,反正認準了鹹王定會發兵,遲遲不見不發兵的訊息,顯然肯定是發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