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百五十萬總行了吧。”
“不行,八十萬新幣,一個子也不能多。”
“那易貨與貸款並舉。”
姬豐提議道,百里燕再度拒絕:
“當初協議之內並無易貨交易,只許你梁國以新幣與兩成金銀交易。況且說,你梁國並不能供應我所需之物,本侯緣何要答應易貨交易。”
“永興侯何故忙著拒絕,不妨聽完本君條件再做決斷也不遲。”
“哦,梁國難道還有我鹹國所求之物嗎。”
梁國氣候與相國相當,緯度稍微偏北一些,大體上樑國能有的農作物產鹹國都有,並不像志、晉、宋等國的棉花、大豆、芝麻、吊豆、皮貨、藥材、礦產等存在貿易互補的條件。
而鐵、煤、硫磺、硝鹹國如今都能自給自足,地質技術的建立,為鹹國發現了一大批礦藏,已不存在大量進口的條件,最多用進口彌補一些儲備,讓其他諸侯的外貿賬面好看一些,不至於貿易逆差過大而財政奔潰。
梁國能出口鹹國的特產少之又少,即便有,總額幾乎可以忽略,百里燕實在想不出梁國能有什麼是鹹國所必需的,因此當初拒絕了姬豐易貨交易的請求。
此時只見幾分從腰間掏出一個錦囊,並從錦囊之中提出一塊雞蛋大小略帶金銀色的石塊:
“永興侯且看,若永興侯願易貨交易,我梁國可用此金銀礦石作為易貨商品。”
“哦……金銀礦石。”
百里燕意味深長道,不禁覺得可疑,遂示意魏琦取來,用放大鏡仔細端看。
礦石紋理層次金銀灰三色交錯期間,質地較為細密,可以確定不是硫鐵礦形成的愚人金,也不是泛有金色的鋅銅礦石,至少可以肯定其中含有金礦,至於是否還有銀礦,還很難說。
但看到這裡,百里燕頗有些不懂了,姬豐好端端的憑什麼以金銀礦石作為易貨商品抵押現款,根本沒有道理。
金元素在地表的礦藏中的含有量十分稀少,普通金礦每噸含量不過三兩克,甚至一克半克,開採精煉成本極高。品味最好,最易開採的是富礦在早期人類活動中幾乎開採殆盡,近現代社會開採的金礦,多數是品味每噸數克乃至一克的金礦。
當下生產力低下,開採技術原始,自然資源豐富,金子的來源主要依賴開採天然富礦與金沙淘洗,甚至是天然純金,既狗頭金、駱駝金等。其中已知的絕大多數富礦都在金雪狄與西貘夷境內,中原富礦極少,即便有,品質也不佳。
姬豐給出的這顆礦石標本的含金量雖不知多少,但品質極高,絕對是高品位富礦的金礦石,他博源君有什麼道理拿如此品質之好的金礦石做交易呢。
況且說,礦石是礦石,金子是金子,誰能保證你供應的礦石中金銀含量有多少,要耗費多少人力,到時如何結賬,又是件扯皮的事。這個當口提出此時,反常至極。
細想到此,百里燕將礦石與放大鏡置於案上,不動聲色說道:
“尹秧君能否告訴本侯,梁國可是發現了金礦?”
“呵呵,此事本君也不知曉,是天子授意本君可籍此金銀礦石與鹹國交易。方才見永興侯看的如此細緻,想必一定是識貨的。”
“不錯,博源君所給這枚礦石確實含金量很高,但本侯就不明白了,天子既有如此只好金礦,為何不以金銀支付,而要大費周章以金銀礦石結算呢,而且天子如何能保證金銀礦石含量能足額支付所需錢款。”
“提取金銀時,我國將派遣工匠與官吏一同提取,直到足額支付鹹國所需金銀,其中的火耗人力可折換成金銀一併支付。”
姬豐始終一臉笑盈盈之色,絲毫看不出惡意,不禁給人真心實意的在倒貼,真是不同意就可惜的錯覺。百里燕思來想去不對勁,但又心癢捨不得如此大筆的金銀,遂試探道:
“天子打算供應多少金銀礦石,幾年繳清。”
“全部金銀錢款皆用金銀礦石,三年內繳清。”
“這麼多,你梁國能有如此眾多金銀礦石?”
百里燕不禁懷疑姬豐所言的可信度。
用三年時間繳清價值七十餘萬的寸金銀的礦石,這個產量約幾十噸金銀,即便按每噸上百克甚至幾百克黃金的富礦估算,也相當於五千噸含金的礦石。
甭看梁國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出產幾十噸金銀,著眼目前低下的生產力,五千噸礦石以當下技術條件要花費多少人力成本開採和運輸、冶煉加工,每年五六噸金銀的出產量,放在中原也是個天量了。
以志國佔領的滋源郡為例,從此前情報來看,全郡一年也沒有六十石白銀的產量(約合三噸左右),黃金還不到十石,梁國開得什麼礦,一年能出十噸金銀用於支付外債,還不影響國庫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