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期間還有一事令諸侯備受矚目,天子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許是要變天了,鹹王召集內閣商議天子駕崩後派誰弔喪。
按說天子駕崩,諸侯弔唁是常態,一般都要派出內閣重臣,甚至太子前往梁國弔唁。
然當下局勢詭譎,鹹王年事已高,隨時也可能去見列祖列宗,派遣太子出使梁國,一來一去少則三月多則半年,萬一國內有個閃失,繼位很是問題,西寰顯然也不想這個當口自己被架空。
剩下能去的內閣只有從太尉、外執使、司馬與大司農或治粟內史中出。太尉張雋養病多年,肯定是不能去的。外交還指望諾一言獨當一面,也脫不開身。而趙遜年事已高,近來身體每況愈下,顯然也不行。
至於高勳與盧皋,高勳是長史,勉強夠格,但還不夠高,否則得提丞相,鹹王又無拜相的打算,盧皋更不夠格,於是能去的只有百里燕。
然百里燕比所有人都忙,哪裡還能飄忽在外三月半年,鹹王最終也不同意。
此事商議後遲遲不見天子嚥氣的訊息,遂又不了了之,一直沒有下文,於是就此石沉大海。
正月剛過,北地相繼入春,又是一年春耕開始,各地去年上馬的工程專案有序推進,今年年初第二波專案陸續動工,全國進入大興土木時代。
二月中旬,姬豐攜能工巧匠博學廣識者數百人,經由長孫抵達陔陵,這件事本不值得引起什麼關注,姬豐此來是為最終簽訂合約交付定金而來,但姬豐途徑的路線很值得深思。
衛國攻打長孫選在了長孫西南邊境,距離鹹國邊境兩千裡地,距離梁國卻不到一千里,姬豐此來經由長孫西南以北,因此距離戰區並不遠。
百里燕藉此判斷,若非戰區極為安全,姬豐焉能經過那裡,甚至姬豐親臨了前線觀戰摸清了底細。
姬豐再度出使帶來了滿滿的誠意,不僅滿載金銀而來,還帶來了天子親筆詔書,正式承認鹹國“留足舍缺”,作為回敬,百里燕破例開放梁國能工巧匠進入永興參觀,並安排砡工派大師陪同介紹。
時間到了二月下旬,前線戰事陸續有了些有鼻子有眼的訊息,衛國在去年十一月底十二月中上旬吃了大敗仗,一直到一月才緩過勁來,再次發動攻勢。
得知這個訊息,要說不吃驚,所有人都不意外,畢竟事發三月有餘,始終沒有傳出長孫大敗的訊息,已經說明長孫是頂住了衛國第一波攻勢。但要說吃驚,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衛國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志國未必是其對手,素來步軍羸弱的長孫軍若,非依仗其水軍依託江河阻擋,正面交戰毫無勝算,更何況衛國有白磷。
然而恰恰是衛國全面碾壓的軍事實力面前,長孫國不敗反勝一盤,其中的緣由不免耐人尋味。
百里燕並不相信病貓一夜能變虎,他更懷疑長孫軍得到了某種“鎮國神器”,全盤打亂了衛國計劃。遂著手求助於御客,儘速調查其中端倪。
時間到了三月上旬,陸續傳來兩條模糊情報。
一是衛國在緩勁後反撲得手,長孫丟了半個郡,緊接著第二條是去年十二月間衛國與長孫五十七萬人野戰於貝霖,衛國僅戰鬥一日,傷亡逾十萬人,潰不成軍。
要說冷兵器廝殺,怎麼也不能一天傷亡十萬人,哪怕是驅趕十萬頭豬,也不能被傷亡十萬人。
即便投入了熱兵器,也不至於一天傷亡十萬人,這等慘烈激戰非得是用上了機槍大炮甚至核武器。
“怎會有如此之大傷亡,訊息是否是搞錯了!”
百里燕懷疑的詢問來人,那御客卻十分肯定:
“不會錯,門主遍查了衛人與糧草與長孫軍,去年十二月一役後,長孫軍中多出一萬兩千餘人的衛軍俘人,衛軍少了近六萬人口糧的消耗,如此算來,衛軍戰死四萬七八千人,被俘一萬兩千餘人,傷四萬餘人,傷亡十萬人是不會錯的。”
“那長孫一戰損失了多少兵馬?”
“不足三千吧,由於衛國是一觸即潰,因此此戰衛國是被長孫追殺的,故而長孫傷亡並不大。”
來人飛快說道,百里燕不禁匪夷所思,衛國哪是會一觸即潰的軍隊,應該反過來才對。思索了片刻,他又問道:
“既然是長孫一戰取勝,那訊息為何一直傳不出來?”
“長孫雖獲勝,但後來被衛國奪回了戰場,故而長孫並不知衛國傷亡詳情。既未獲取首級,亦無法記功,多半是不會對外張揚的。而此一戰衛國傷亡甚慘,一直嚴密封鎖訊息,故不為外界所知。”
“原來如此,那可知到是何原因令衛國大敗,又是何原因衛國能在二月間反撲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