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方伯、方旦父子二人早回到府中得西寰訊息,方伯遂又馬不停蹄趕往太子府中。
季錦昇將詳細倒出百里燕所言,方伯仔細一想覺得大有利可圖:
“這是好事啊外甥女,趕緊差人回國告訴你那大哥,這事只能早,不能晚,完了鐵定要吃虧。”
“照舅舅這麼說,此事確實有利可圖。”
“嗨呀,當然有利可圖。滿朝文武各個都是人精,今天出奇的一致贊同,還能吃虧犯傻嗎。”
“那我問舅舅,舅舅可看得出來,此番短斤缺兩之事會是哪個諸侯所為。”
“這個啊,外甥女懷疑這是列國所為?”
方伯傻問道,季錦昇接話說:
“一兩根也就算了,如今市面上金銀十之五六短斤缺兩,放眼中原數以千萬金銀皆如此,絕非一人或一小撮人所能為之,定是有諸侯從中作惡,意在從鹹國謀取暴利。”
“要是這麼說,倒是像啊,我怎沒想到呢。”方伯眼珠打轉,來回原地踱著小步,思考若久問道西寰:“外甥女,我記得志國當年也從南境分得一筆不費金銀吧。”
“嗯,是有此事。舅舅可是想到了什麼?”
“外甥女你想啊,志國手中有大量金銀,肯定是要細水長流的用,總不能自己坑自己吧。再說鹹國,鹹國如今明擺著吃了大虧,顯然也不能是苦肉計,咱們大王就更不可能了。所以中原以東三國,不,四國,宋國更沒有可能,四國不會是始作俑者。
然後燕、趙、陳、歧四國國小民寡,也斷無此種國力,徐國如今是半殘,沒了滋源郡的金銀礦,其無法大量使用金銀進行大額貨品交易,更談不上短短三四年內令中原十之五六金銀都短斤缺兩。
如此一來,那就只剩下長孫、梁國、衛國還有西海蠻夷。我想西海蠻夷坐擁金山銀山,隔著十萬八千里的,也沒必要禍害中原,也禍害不了。那就只有長孫、梁國、衛國三家。”說到此處,方伯看向季錦昇問:“季將軍,長孫有無可能懷恨在心報復鹹國?”
“其有此心,但似乎並未從長孫確切有關訊息,相反據最近傳來訊息,短斤缺兩在長孫國惡化的更快,鹹國短斤缺兩正是從長孫國傳入所致,我想長孫國應該不會是始作俑者。”
“這麼說是衛國!”
方伯肯定道,西寰、季錦昇、顧晨三人大感詫異,顧晨忙說:
“尹秧君,鹹國白白給了衛國三個半郡,衛國再如何的不要臉,恩將仇報的也太快了吧!”
“嘿,你這個老蠢貨。”
方伯啐道,顧晨吞了口唾沫白眼連翻,卻也只好捏著鼻子不吭聲,這時方伯接著說道:
“那衛國是狼呀,你給狼肉吃,狼能放過你身上這副肉嗎。”
“鹹國也不是好惹的。”西寰道,接著又說:“百里燕用兵頗為厲害,衛國就不怕百里燕興兵討戰。”
“我的傻外甥女喲,這衛國就是鄉下的土豹子,仗著手裡有打狗棒,進了城,瞧見大戶人家的房子和女人漂亮,他就敢動手擼,他管你是二大爺還是老表舅。
這衛國人你舅舅可清楚得很,連自己人都賣,還有何事幹不出來。遠的不說,就說最近幾年鹹國輸往衛國的貨物總價以千萬貫計,從衛國流入鹹國的金銀總價沒有兩百萬,一百七八十萬得有,如此鉅額金銀從衛國流入鹹國,衛國焉能甘心。
不動手,那是憋著勁兒,等著把鹹國整垮了,再動手更方便。我看,這衛國就快吃人了。”
“可衛國這才東進五六年,佔了十多個郡,五六年能緩的過來嗎。”
西寰質疑道,季錦昇接話說:
“有一事殿下恐怕不知道,這衛國東進之後得歸附叛軍相助,在許多地方效法鹹國,將叛軍編為了輜工營大量屯田,並且還仿製了耬車,產量大幅增加。加之衛國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適合養些牛羊,大量購買鹹國鐵器、農具與其他商品,這幾年倒也治理的不錯。
倘若鹹國今、明、後三年連續鉅額虧損,保守估算每年損失三四十萬金銀算是少的,加上銅錢的損失,得有七八百萬,三年就夠將鹹國討個半空,而後再出兵,鹹國怕是要完。”
“有如此嚴重?季將軍不是危言聳聽吧。”
西寰半信半疑,季錦昇鄭重說道:
“絕非屬下危言聳聽,而確有可能,而且此戰怕是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