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貴金屬流通存在重量大、價格高、易磨損、搬運不方便不安全的固有的缺點,隨著經融交易的不斷擴張,商品市場的發達,傳統金屬錢幣的流通滯後於商品經濟發展,由此催生了票據金融,既早期的紙幣銀票或是借貸票據。
隨著不斷不斷發展,紙幣應運而生,其也是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求,滿足商品流通的必然結果。
要說使用銀票,百里燕當真是給忽略了,至少在他看來,銀票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當下。
然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經濟流通效率,促使必須有更為高效安全的貨幣支付與流通手段,眾人的議題讓他開始考慮印刷銀票的設想。
就技術而言,製造含有棉麻的高階紙張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貴金屬純度。
當下白銀劃分兩個成色,黃金劃分四個成色,也是為什麼會有金銀鋌、寸金銀之分的原因。
當下受制於冶煉技術,貴金屬中含有雜質。當下流通寸銀的純度在百分之八十五,銀鋌的純度百分之九十二至百分之九十五。
因前者略泛暗色,民間叫灰銀,後者純度高發白,稱之為亮銀。所謂的雪花銀,正是其純度高而得名。
黃金的成色就雜的多,含量低於百分之八十的寸金稱七成青,因為光照之下隱有青色。八成左右因其金黃,稱之八成黃,純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黃金略呈紫黃,稱之九紫,純度百分之九十五的黃金,金中帶紅,故而稱之十赤足金。
眼下各國也無人敢於厚顏無恥的使用純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黃金,因此七成青已是絕跡,最多的是八成黃。純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黃金製成金鋌交易。
因而各國貴金屬成色不同,統一計價後帶來的經濟影響十分巨大。
除了工業技術問題,百里燕還擔心紙幣濫發帶來的惡性通貨膨脹,以及國內外市場和政治層面的認可。
由於紙幣與貴金屬掛鉤,而貴金屬的總量少,當統治階層利用資訊壟斷和滯後濫發紙幣,外界並不知道國家持有貴金屬的總量,而紙幣可以無限發行,如若不加以遏制,當紙幣印刷遠超經濟所能承載的極限容量,必然出現通貨膨脹。
當然,理論上可以透過制度約束紙幣的發行,但即便是現代社會,紙幣的發行受國家意志的控制,仍然是發行無度。更何況是當下君主制度下,個人意志高於一切。
就此問題,百里燕未做直接表態,但有必要儘快做技術和政策的儲備,發行與貴金屬掛鉤的紙幣是大勢所趨,處置的越晚,市場後果可能越嚴重。
當晚,太子府中,方旦未能得到百里燕的許諾,讓方伯十分惱火,其結果就是一狀告到了西寰面前:
“外甥女你看到了吧,百里燕明擺著就是欺負咱們吶,照這麼下去,今年你舅舅得賠的血本無歸呀。”
“有那麼嚴重嘛!”西寰板著臉說,錢的事她本來不過問,出了短斤缺兩的事,她一個女人家,哪裡能有什麼主意。
這時方旦說道:
“表姐,爹在鹹國每年的流水金銀得有三十多萬,從中得到的利錢利有五六萬之巨。其中的一多半都是捎給國內,剩下才是咱家。而今三十多萬金銀,少說短斤缺兩小三萬,我爹非但分文未賺,還得倒貼,表姐你說這怎辦!”
“能有這麼多!”西寰也是嚇了一跳。
她很清楚晉國的情況,鼎盛時期國庫勾銷了一年的年支出用度,一年能攢六七萬金銀那算是不錯的收成,還等是風調雨順鼎盛時期。
現如今守著鹹國的聚寶盆,晉國一年能有十五六萬金銀的貴金屬收益,現在一口氣少小三萬,擱在四十年前,鹹國經濟最差時,國庫刨開用度之處,兩年也攢不下三萬金銀。
想到這裡,西寰忙問季錦昇:
“季將軍,能從王兄處弄些精準天平急用嗎?”
“這恐怕不能。屬下雖然常年不在國中,但宮內的事情還是有些知曉的。稅司所用天平秤民間無法仿造,也沒有。而稱量金銀的天平秤甚為精密,每年能造數量有限,且許多時候得從砡工派和梁國購進。
據屬下所知,晉王宮內能用於稱量金銀的精良天平秤,也不會超過六十架,而且還不如鹹國的精良。”
“這麼少!”西寰詫異,忙問:“可方才表弟說,鹹王宮僅稅金司、稅承司、內府、以及各司原有天平秤一百二十餘架,皆能稱量金銀,這還不算錢坊、百貨堂和永興城與瑞田、廣信、麟城各地所有天枰,今日百里燕更是一口氣送來五十架天平秤,百里燕的天平秤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殿下,這才是百里燕厲害之處。”
季錦昇無奈道,西寰不解問:
“季將軍何意?”
“殿下難道就未覺得,百里燕在永興城二十年如一日,好似什麼都在做,卻又不知其用意,每到看透明白,卻已物是人非。當年百里燕在永興城大搞百工匠術,我等只以為百里燕是在密造兵械,而今日看來,但凡永興萬事商品,無不是百工匠術所造。
而今這天平秤看似簡單,實則精巧得很,百里燕輕易拿出五十架,足抵我晉國一國之力。而且據屬下所知,鹹國天平秤與秤砝,可精至一絲,而我晉國乃至梁國天平秤,卻只有一毫,差之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