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人上人,不過是享他人之所無,而我有之專享,如今在制度和配套政策能做到這一切的,只有鹹國。
而歸根到底,民眾對國家的認同和忠誠度,除了文化催生的同文紐帶,社會物質的優越感,催生的國家民族自豪感,很大程度上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認同感。
環伺中原諸國,能如鹹國變法,勵精圖治者,絕無僅有。只此一點,新軍制的推行產生的正面積極效應,遠大於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果。
然事情永遠不會一帆風順,七月中下旬,內閣最終的決意送至萱蒂,鹹王不出所料的拒絕了所有改革措施。
七月上旬,受累於糧草供應和人力不足,叛軍全線轉入收縮,神通忙於上關、下關兩郡收割夏糧,然而卻是發現人力嚴重不足,非出動兵力割稻難解問題。
而此時葉信、關龍翔率兵挺進至下關郡,繼續保持壓而不戰態勢,同時利用沈暮馳與莫雲風在潮城對峙的局面,令徐謹以騎兵,不斷襲擾各地,使叛軍無暇顧及收糧。
至七月中旬,神通軍中糧草基本斷絕,軍心浮動士氣渙散,軍紀無法約束,大批叛軍與守將為活命投降鹹軍。
當月下旬,下關郡南屏防線糧草斷絕五日後,叛將投降公良晨,公良軍大舉進入下關平原,各地望風而降,神通無力繼續維持,率部撤往上關郡。
由於沈暮馳擋在潮城,莫雲風未能及時東進截住神通,神通得以逃往上關。
而得益於萬川郡天險與世隔絕,萬川全郡與上關東郡至八月上旬,夏糧徵收順利,神通率殘部入上關郡得以補充。
然此時各地投降風潮迭起,陳含信於蒙城反正,郡府童泊開城投降,令百里燕始料未及的卻是神通走投無路之下東逃,並未如預料的向北逃竄與聖焱合兵,而是一直向東,準備逃入萬川郡。
聞訊訊息,百里燕大為震驚。
“壞了,神通這是要逃入萬川,經由東平關東出萬川,奇襲彭源郡!”百里燕展開地圖找到萬川,繼續問道來人:“關龍先生可遣人去往彭源向趙帥示警?”
“回副帥,得知訊息的當天,葉大都督就派出了健寶馬,前往彭源示警。”
“當真是失策了,神通這是要魚死網破,你先退下吧。”
“諾!”
待來人退出,百里燕看向趙安陵:
“趙先生,神通東出萬川的可能性有多少?”
“少說八成。趙帥此時已攻入桑南郡,彭源郡兵力不足,神通此時東出萬川,是必然之舉。”
“這道未必!”
周空突然說道,百里燕深感意外,忙問道:
“周將軍怎會如此認為,有何依據?”
“神通一路潰逃,兵力已不足六萬,加之人心浮動軍心渙散,其若貿然東出去攻彭源,且不說出關所面對的非是鹹軍主力,而是鹹軍控制下的城池,鹹軍只需死守各地,神通強攻之下一擊不克,久戰必累士氣,神通不會不知此理。”
“嗯,有理。”百里燕肯定道:“周將軍繼續說。”
“以常理而論,神通避入萬川,東出彭源似是必然之舉,實則不然。假若神通反其道而行之,令我軍誤以為其要東出萬川,而我軍軍情訊息傳遞遠快於叛軍,因此趙遜有充足時間調兵遣將,倘若神通先在萬川修整,待到趙遜率兵返回,然後傾全力一擊,趙遜怕是要吃敗仗。
你可別忘了,趙遜手中可是沒有騎兵的,而神通手中仍有沈暮馳騎兵,出關迎頭痛擊絕非難事。
再有,葉信、莫雲風主力牽制於川西關外,倘若我軍料定神通東出萬川,此時調兵東進需繞走下關,經由志國境內再入彭源,無論如何也來不及。
故而倉促之下,要想拖住神通東出,唯有猛攻川西巨峽關,如此一來反而投鼠忌器正中其下懷。”
周空的分析不無道理,神通入川東出面對的不是趙遜的主力,而是彭源各地的城池,守軍雖然不多,但要一個個拔掉並不容易,這一點往往是被百里燕、趙安陵所忽略,而若繞過城池,神通身後並不安全,城池守軍隨時可能出城襲擾。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國行》,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