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其在冬季之前,便在南北上千裡地擺開三大軍團八十多萬人,當時在下估算,其兵力絕不止八十萬,至少一百萬至一百二十萬人,此後偷襲霄池城,也是應證了猜想。而後他們兵力陡增至一百六十萬,聯軍難以招架,又以瀝血病戕害聯軍,致使局勢大壞。
莫非先生早知金雪狄人將傾全力一擊?”
“其實金雪狄人隱在盛元626年便向北地刺探,御客也曾抓獲中原賊十數人,627年金雪狄蠢蠢欲動,卻是仍未大舉北犯,直到628年,驟然出動五十萬人北進,期間準備時間達兩年至三年。
據以往歷次北犯跡象來看,金雪狄人籌建前進大營不會超過一年,首發兵力多在三十萬人,其準備兩三年之久,一朝發兵五十萬,據此判斷,其日後兵力絕不會少於一百三四十萬。”
“原來如此,那又先生緣何知道南下才有生路?”
“那侯爺倘若退入業綏、飛雲兩城結果如何?”
“金雪狄大軍突破南天山後,前線、中線城池相互無法接應,聯軍潰不成軍,大都只能令人斷後死守,保大軍北逃,在下若是北逃,定也是全軍覆沒百戰身死。
但南下之路也極為艱辛,險些餓死,抵達南地之後,仍是困獸猶鬥,直到金雪狄人押送俘虜南下,方才有轉機。莫非先生也早料到?”
“侯爺明鑑,從以往金雪狄人北犯所需糧草人力、物力大致可推算其人力大致與晉國、志國兩國合力相當,其之所以兇悍,實屬其有獨角馬與猛獸,其他根本不足為道。故而其若傾全國之力,其後方必然空虛,當然,並非完全空虛。
待其北犯勢如破竹,其所獲俘人必然南遷,而將軍難逃隨行兵馬多為敗兵,人數不多,一路南下,尚且可以打獵或是劫掠沿途以獲輜重,故而南下可有生路。
至於侯爺南下後,宗伯以為,以侯爺以往戰法,不求堂堂之陣,若是能隱忍周旋一兩年,能將奴隸收為己用,生機應該頗大。”
“哎呀,先生果然大才!”百里燕大喜,宗伯泰所言句句應驗算無遺策,除了細節,幾乎將南方的所有重大節點都算計在內,而這些是外界不可能知道的。
這時,關龍翔忙道:
“安陵,還不請侯爺進屋。”
“對對,侯爺請。”
趙安陵道,百里燕讓身給宗伯泰讓路:
“宗伯先生請。”
“侯爺先請。”
“呵哈哈……”
百里燕大笑,與眾人一起進院。
“法天道派”是中原最早,也是最為古老的思想流派。
法天道派早年提倡人人皆有土地得溫飽,以蓄養民力富國強兵,貴族不應強佔百姓土地,甚至主張廢除奴隸貴族以及社會階層,消除社會不平等,推動君主立憲,架空天子和藩王,推行外朝長期執政,內閣定期輪換制,以改革積弊,統一天下。
所謂外朝長期執政,通俗的解釋就是,除部長、司長、高官、市長、縣長外,其他處級、科級官員、公務員實行年限工作制,既五年十年,根據績效考核,以確基層辦事定官員的去留問題,以提高基層公務人員的治政專業能力,籍此裁汰平庸冗餘者。
內閣定期輪換以避免部長、司長等君主身邊重臣長期把持朝政,出現能當政國家興盛,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局面。
但因法天道派思想過於超前,並損害幾乎所有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訴求,最終被各國所剿滅,黯然淡出了歷史舞臺。
殘餘法天道派子弟流散各地,或是被其他思想派別所同化吸收,或是徹底淡出歷史,也有如宗伯泰這一派流傳於世者,代代傳承至今的。
從本質上而言,法天道派提倡社會開明人人平等,同時也研究玄學、易學、醫術和格物學科,比之其他思想流派更重視實幹。
趙安陵至今未婚,住處十分簡陋,灶房內鮮有升火做飯,多時候都是去永興城的菜館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