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畢,公良松騎馬在前帶路,百里燕緊隨其後,古達帕騎馬湊上前來說道:
“看來你們並不歡迎我們。”
“本將歡迎就行。走吧,今日我們要先過河。”
大軍及隨行人員和輜重完全渡過瀑布浮橋得有幾天,百里燕要先行去見公良文和蘇方義。
特米爾撤兵西河東岸後,公良文修通了浮橋,並移防了一部兵馬。
“公良將軍辛苦!”
百里燕下馬行禮,公良文還禮道:
“百里將軍得勝而歸,可喜可賀啊。”
“皆賴公良將軍顧全大局,才有在下取勝之機。論功勞,公良將軍與蘇軍師都該有一半的功勞,在下豈敢貪功。”
“呵哈哈……燕公子謙虛了。怎樣,此番收穫頗豐吧。”
“實不相瞞,除金銀之外,牲口糧草輜重無數,供我軍返回千嶽山綽綽有餘。”
“真太好了,這仗打了六年,終於是見頭了。好啊……那麼,燕公子就請先移步西山,蘇軍師還有修兒都在西山大營,如何撤兵,我已授意修兒,其他事宜燕公子與蘇軍師定計便可。”
“那好,在下今日休息一夜,明日便趕去西山。另外,此番北還,婆嵩城執行官古達帕大人,將攜其家眷族人、僕役、護兵數千人,一同北遷中原,還請公良將軍知會各軍隨行照應一番,不要誤會出了紕漏。”
“哦,還這等事,怕是中原不容他們吧。”
“此事在下自會與蘇軍師商議,還請公良將軍放心。”
“那好吧,我即刻嚴令約束各部。”
古達帕隨行帶了五百多人的親兵,一般的蟊賊還不至於引發惡性事件,百里燕只擔心群起報復。
與公良文交代詳細,百里燕安排司空南率鹹軍老卒,與古達帕族人同住,一則是安全,二則是監視。
東岸度過一夜,第二日騎千里馬飛馳西山,速度之快,甚至可比早期特快列車。
此番繳獲千里馬共計八十餘匹,公馬多母馬少,停戰後的贖金中,百里燕又勒索千里馬公母各三十匹,這就有了一百四十多匹,日後可在千嶽山尋找合適牧場,放養繁育,不斷擴大種群,用以日後的訊息傳遞。
見到蘇方義之際,公良修也在帳中,多半是昨晚公良文已經來了訊息,他二人早做了準備。
“燕公子一年不見,不想將軍立下蓋世奇功,請受蘇某一拜。”
百里燕忙扶蘇方義說:
“蘇軍師言重了,若無蘇軍師坐鎮,豈有在下功勞,要我說,蘇軍師當屬首功才是。”
“燕公子謙虛了,數百年間,能迫金雪狄人停戰者屈指可數,能掠其土,納贖金者,只公子一人,此功當為天下稱頌,豈能是蘇某之功。”
“蘇軍師過譽了,燕受之有愧。如今兩軍已是停戰,但千嶽山仍在相持中,我軍應趁今冬天氣異常,未下雪之時,火速北撤,以免生變。”
“此事我與少將軍商議了對策,只是不知燕公子所得馬匹糧草棉衣如何,可否充足?”
“非常充足,蘇軍師可放心。”
一百四十多萬北撤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真要落實到行動,問題複雜棘手。
這一百四十多萬人中,有不到二十二萬不到是當初志軍、鹹軍還有戰俘的老底子,經過三年作戰,戰死逾十萬人,剩下的二十二萬人中,四萬餘人不同程度傷殘。
另外一百十七八萬中原民傷殘者七八萬,婦孺佔三分之一強,行徑速度勢必快不起來,一天能走二十里就算是快的,如此至少需得一年半才能抵達南境。